五十六、诸葛亮的新对手(第2/3页)

司马懿已经到了长安,他以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的身份召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重要将领开会,研究对策。

张郃认为陇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关中,应分兵驻扎在汉中的雍县、郿县等要地以防不测,司马懿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如果前面的人马能挡住敌人,将军这么说有理;如果挡不住,把人马分成前后两部,这就如当年项羽把人马一分为三,反被黥布所打败一样。”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楚将黥布叛逃,项羽出兵阻截,把楚军分成三部,他的想法是,如果一部被打败,另外两部可以增援,但结果却不是这样的,黥布击败其中一部后其他两部便迅速瓦解了,这说明分散兵力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但张郃的意见也并非没有道理,现在的主战场看起来是陇右,但如果蜀军在那边只是佯攻,而将主力暗藏在秦岭山中,待魏军主力西进后,蜀军主力迅速从秦岭里的各条栈道杀出直击关中,那形势就严峻了。

张郃久在西部,与蜀军打过很多交道,著名的街亭之战就是他指挥的,他的建议自然有一定道理,但司马懿仍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一种赌博,赌的是诸葛亮没有从秦岭栈道用兵的计划。

司马懿随后率魏军主力前进到隃糜,此地在今陕西省千阳县境内,之后命费曜、戴陵率4000人马前往天水郡境内的要地上邽,自己率其余主力赶往祁山,以解祁山堡之围。

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在秦岭山中留一支奇兵呢?没有。不是他智谋不足或不敢冒险,而是蜀军无此实力。

经过前三次北伐,蜀军损耗很大,在综合实力方面蜀汉本来就远逊于曹魏,也不如孙吴,由于总人口有限,蜀汉的常备军人数一般只有10万人左右,即使临时加大征兵的强度,总兵力也不会超过15万人,分出三分之一守全国各处,能集中在汉中的顶多10万人。这10万人马其实也无法同时全部调用,因为士兵有轮休制,一般情况下五分之四在军,五分之一轮休,“在岗”的士兵总数只有8万人上下了。

如果有充足的兵力,诸葛亮当然可以分兵两处,根据对手的反应相机确定主攻方向,但现在却不能,要么把主力拉到陇右,要么兵出秦岭栈道,二者不可兼得,而将希望寄托在秦岭山中的那几条栈道,这一直都不是诸葛亮看好的方案。

此前诸葛亮和司马懿从未有过直接交锋,听说曹魏新任的这位大将军亲自来了,诸葛亮立即调整部署,命王平率部屯扎在祁山附近的南围,继续攻击祁山堡,自己率蜀军主力去迎战魏军。但诸葛亮没有直奔司马懿本人而来,而是向上邽发起了攻击,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郭淮、费曜被打败,蜀军占领了上邽,司马懿随即率主力赶来,在上邽以东扎营。

蜀军求战,魏军却避战不出,这是司马懿的策略,他认为蜀军的弱项一是人数不占优势,二是后勤保障不足,所以经不起耗,司马懿命令魏军凭借各自险要地势加强防守。雍州总体上还是曹魏的地盘,陇右与关中的交通还算通畅,蜀军难以获得补给而对魏军来说则不是大问题,司马懿耗得起。

在求战不能的情况下,诸葛亮决定撤退。

蜀军后退,魏军就往前移,始终保持一段距离,仍不进攻。就这样,蜀军一直退到祁山跟前,魏军索性进到尚未被蜀军攻克的祁山堡,司马懿命令军士在山上抓紧修筑工事,摆出一副凭借高山深谷长期据守的姿态。

对大多数魏军将领来说,过去跟着曹真和张郃时还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敌人在面前不停地叫阵,自己却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出来,多让人丧气!

贾栩、魏平等将领多次请战,司马懿一律拒绝,他们实在想不通,觉得堂堂大魏的军队还不至于这么胆怯吧,他们对司马懿说:“您畏惧蜀军就像见到老虎,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敢直接叫板顶头上司,如果这不是一时的激愤之语,那只能说明司马懿在这里还无法服众。的确,这里的大部分将领对司马懿还都比较陌生,之前有人可能会认为曹真的接班人应该是张郃,司马懿这个不速之客横插一道,怎能让人服气?

司马懿不怕天下人耻笑,因为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王道,他认真研究过蜀军的战法,知道其优劣所在,在当前情况下守而不战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这些道理要让每个人都懂也是一件难事。又过了几天,魏军将领都来请战,司马懿知道再不打就要出问题了。

5月10日司马懿下令出击,他让张郃率一支人马进攻南围的蜀将王平所部,自己率主力进攻诸葛亮。魏军放弃有利地势发起主动进攻,这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事,他立即指挥蜀军全面应战,结果魏军大败,被蜀军斩杀3000人,蜀军同时缴获玄铁打造的铠甲5000副,弓弩31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