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曹丕发起舆论战(第3/3页)

这篇文章既是对曹魏劝降者的一个公开回复,同时也统一了蜀汉内部的思想。先帝驾崩,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益州政坛本身就很复杂,各种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怀着不同的想法,有的希望蜀汉政权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则信心不足、对是否能渡过难关怀有疑虑,有的人甚至蠢蠢欲动,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谁来主持大局对他们来说无所谓。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只有先把内部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做到行动上的统一。

诸葛亮用这篇文章向内外郑重表明,蜀汉绝不可能投降,先主所制定和追求的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不会放弃,而且只要上下团结一心,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劝降不成功,曹丕又有了一个想法。

对付蜀汉曹丕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蜀汉降将黄权,曹丕把他找来,要他出任益州刺史,专门对付蜀汉。

刘备的死讯传到洛阳,群臣都来向曹丕致贺,但黄权却没有来,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但有意吓唬吓唬他。曹丕派人诏黄权进见,黄权还没有到,曹丕一次次派人去催,给人感觉很着急,黄权的侍从下人闻讯无不震悚,认为曹丕发怒了,一定会出大事,但黄权镇定自若。

曹丕只是恶搞,他很欣赏黄权的才能和为人,他现在设了一个益州刺史,治所设在南郡曹魏的控制区,利用黄权的影响力分化瓦解蜀汉,黄权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听命。

这样,荆州境内就有了两个“益州政府”,一个是孙权控制下的益州牧刘璋;一个是曹丕控制下的益州刺史黄权。由于他们在益州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不能小看他们的作用,荆州本来还有不少人忠于蜀汉,有人还设法发动武装叛乱以策应蜀汉,但都没有成功,与这两个“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

刘璋不久去世了,孙、刘之间关系也不断缓和,但孙权仍不放弃这种做法,他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让他到交州与益州交界处组成“政府”。

黄权虽然接受了曹丕的任命,但内心里一直没有把蜀汉当作敌人,后来魏明帝继位,对黄权的政治态度并不放心,曾当面问黄权:“现在天下三分,应该以哪个为正统?”黄权不愿违心,回答说:“应该以天文为正统。”

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总会说“今天天气真好啊”,黄权的回答类似于此,魏明帝大概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让黄权做具体解释,哪知黄权说得还有鼻子有眼:“前面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结果文皇帝驾崩,而吴、蜀二主都平安无事,这就是它的验证。”回答得很巧妙,虽然表示了屈服,但仍从正面避开了谁是正统的话题。司马懿也很器重黄权,曾经问黄权蜀国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一封信里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您,这种谈论总不离口。”黄权后来在曹魏病逝,去世前的官位是车骑将军,虽是一个虚职,但也显示出曹丕父子二人对他的重视。黄权死时身边有儿子黄邕相陪,他的另一个儿子黄崇一直在蜀汉为官,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