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再烧一把大火(第2/3页)

算起来这已是十几年来长江沿岸燃起的第二把著名的大火了,就兵法而言,不必非得创新,那些好使的招数,照搬照学就行。吴军趁势发起全面反击,蜀军被连破40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及助战的胡王沙摩柯等战死,杜路、刘宁等被迫投降。

战局突转直下,让刘备惊呆了。

刘备仓皇逃出兵营,退入马鞍山,赶紧在那里部署兵力自卫。现在全国叫马鞍山的有20多处,此马鞍山不在安徽省,而在湖北省宜昌西南。吴军除陆逊督本部猛攻外,韩当、朱然、诸葛瑾等也同时督率所部进击,蜀军士气瓦解。有的史书记载蜀军死者数万,还有的史书记载说蜀军被杀的超过8万,后面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但无论如何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大败于一夜之间。

刘备毕竟经历过大风大浪,他知道如果待陆逊指挥大军合围上来,自己将被困于马鞍山无法脱身,于是连夜突围。这次突围狼狈异常,山路崎岖,骑马很危险,刘备是被驿人抬着闯出重围的,为了逃命,驿人们焚烧了身边像铙、铠甲这样的东西,才阻住了敌人的追击。刘备发兵夷陵,沿路设置许多驿站,从夷陵直到白帝城一路都有,刘备成功突围,最后依赖的是这些驿站里的人。铙是一种乐器,驿人们烧的可能是它的木柄。有记载说驿人烧铙铠之处名叫石门,在秭归县以西。

刘备的亲随几乎打光了,“仅得身免”不算夸张。刘备一路狼狈而逃,一口气跑了几百里,沿途看到的全是惨象,蜀军的舟船军械、水军步军的物资损失殆尽,尸体漂流在江面上,有的地方堵起来很高。刘备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但此情此景仍然让他惊骇悲愤,大呼道:“我居然被陆逊打败羞辱,难道这是天意吗?”

刘备一行仓皇逃到上夔道时发现情况不妙,前面的道路已被吴军截断。挡在刘备逃亡路上的吴军将领,正是曾被蜀军围困于夷道的25岁小将孙桓,刘备听说是他,更愤愤然,他曾在京口见过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子,刘备是孙权的妹夫,孙桓见了刘备还得喊一声表姑父呢。那时孙桓还是个青春期没结束的少年,现在居然挡住姑父不让走,刘备愤恚道:“我在京口,孙桓还是小儿,没想到他今天也会逼迫我至此啊!”

后来刘备一行放弃大路,从山里面翻越险隘才得通过。

刘备退到了三峡的东口,也就是白帝城。

还未等喘息,各路战报陆续传来,除已知的张南、吴班、冯习等人战死外,蜀军主要战将几乎无一幸免。傅肜为掩护刘备撤退而负责殿后,他们作战十分勇敢,傅肜身边的士卒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但傅肜依然斗志不减。吴军劝他投降,傅肜骂道:“吴狗,我大汉将军哪有投降的?”骂完继续交战,最后战死。

刚刚接替秦宓任从事祭酒的程畿乘船溯流而退,吴兵快要追到了,大家一看形势不妙,纷纷说:“敌人马上就来了,快弃大船乘小舟逃命吧!”程畿不肯,对大家说:“我在军中,从来不习惯在敌人面前逃命!”结果他也战死了。

刘备虽然到了白帝城,但这里蜀军并不多,依然危险重重,大家都劝刘备快走,但是刘备很固执,不想走了。损失巨大,惨不忍睹,悲伤难忍,死就死在这里吧!

幸好这时有两支蜀军人马迅速靠近白帝城,众人才稍稍安心。一支人马是牙门将向宠率领的队伍,当时蜀军各营几乎全部损失,只有向宠的军营得以保全。另一支人马是从益州方向赶来的,巴西郡太守阎芝听说前线吃紧,紧急征兵,加上本郡原有人马,凑齐了5000人,命汉昌县长马忠率领赶到白帝城护驾。

马忠字德信,巴西本郡人,少为郡吏,后被举为孝廉,任汉昌县长。刘备和马忠谈话,对他大为赞赏,对身边的尚书令刘巴说,马忠是与黄权不相上下的人才。

除刘备亲自率领的这一路,江北和江南还各有一支人马,他们怎么样了呢?

先说江北的一路,它们由镇北将军黄权率领,由于他没跟刘备的主力部队一起行动,而是在江北负责警戒曹魏方向,所以有了生还的可能。但是黄权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由于夷陵方向兵败突然,黄权毫无准备,想跑都来不及了。

在陆逊指挥各路人马围攻刘备的同时,黄权被吴将陆逊率部围困,由于道路隔绝,黄权所部成为孤军,最后不得已投降了曹魏,被曹丕拜为镇南将军,出入陪乘,给予很高礼遇。就像对待孟达那样,曹丕也很喜欢黄权,亲自在洛阳召见他。

曹丕曾对黄权说:“将军舍逆效顺,是效仿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臣受刘主殊遇,降吴不能,还蜀无路,所以才来归命。败军之将只求免死,何来效仿古人啊?”这时候从蜀地传来消息,说黄权投降后,其妻子儿女均被诛杀,黄权不信,所以不发丧。曹丕亲自过问此事,专门下诏要黄权发丧,黄权向曹丕请求道:“我和刘主公以及诸葛亮推诚以待,互相信任,他们二人知道我的心志,这件事还有很多疑问,请观察一下再说。”后来如黄权所料,刘备并没有为难他的家属,当时确实有人建议把黄权的妻子儿女抓起来,刘备不同意:“是我辜负了黄权,黄权没有辜负我。”刘备大概想起了黄权当初劝他的话,后悔自己太轻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