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刘备也当了皇帝(第2/3页)

费诗、刘巴可能并没什么别的政治动机,但他们不是战略家,只看到其一没看到其二,知小处却不识大体,不知道刘备现在称帝绝不是满足个人野心那么简单,而是争霸大业的迫切需要。他们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想法,这些人虽不多,但不容小视。

刘备好不容易下了称帝的决心,又被这些人闹得心烦,为防止反对称帝的人一哄而上,一向待下属还算温和的刘备使出了狠招,找了个借口把雍茂杀了。刘巴吓坏了,不再多言,费诗被贬到永昌郡任从事。

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了,上书劝进的越来越多,单独或联合上书的多达800余人。舆论基本一致了,最后由诸葛亮、许靖、糜竺以及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等重臣做了总结性上书,劝刘备顺应民意。

这份劝进表与之前张裔等人上的那份差异不大,也是从谶纬、祥瑞的角度阐述刘备称帝的合理性,里面还记录了一件事,说关羽包围襄阳、樊城时,有张嘉、王休两个襄阳人献上了一方玉玺,这方玉玺原来是沉在汉水里的,虽伏于渊泉但灵光照天,“汉”是高祖皇帝所定的国号,刘邦和刘备都兴于汉中,天子的玉玺又出于汉水之末的襄阳,这说明高祖刘邦建立的大汉基业将由刘备在汉水下游继承,刘备继大汉天子之位是瑞命符应的天命,并非人力所能造就的。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4月,刘备在武担山称帝。

武担山位于成都西北,相传武都郡有个男子不知何故突然变身为女人,长得很漂亮,蜀王娶她为妻,由于不服水土,又思念家乡,没多久就死了,蜀王很悲伤,命士卒涉长途去武都郡担土,把此女葬于成都附近,高十丈,称为武担。

仪式上先杀黑色公牛祭祀,宣读了由刘巴起草的祭天文诰,宣布承续汉祚,受皇帝玺绶,建年号章武,大赦天下。虽然新朝廷一直自称是刘汉王朝的延续,所以刘备不称登基而称继位,但历史上还是把它与刘邦建立的汉朝予以区分,称它为蜀汉。

刘备册命新夫人吴氏为皇后,册命刘禅为皇太子。刘禅此时14岁,为了加强对他的教育,刘备选派了强大的辅导班子,任命董允、费祎、霍弋为太子舍人,任命来敏为太子家令,任命尹默为太子仆。霍弋是霍峻之子,霍峻已经去世,刘备念霍峻当初守葭萌功不可没,命其还葬成都,刘备亲率群僚吊祭,并留宿于墓上。

刘备还命太子刘禅纳张飞的长女为妻,册命为太子妃。刘备纳吴氏后又有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备册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之后着手安排新朝廷的人事,刘备下诏延续汉献帝朝的做法实行丞相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任命册文说:“我遇到了家族不幸,在此情况下继承了大业,我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懒惰,一心想的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担心的是做不到这些。啊,丞相诸葛亮要充分理解朕的这份心意,帮助朕弥补缺失,以重新发扬大汉王朝的光辉,使之照亮天下,希望你自勉!”这一年刘备刚好60岁,诸葛亮刚好40岁。

随后任命许靖为司徒,曹操设丞相时已废三公,司徒早已不存在了,但刘备觉得之前已任命许靖为汉中王下的太傅,此时不宜再降为九卿一级,于是改任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许靖此时70多岁了,基本管不了什么事了,每天只和一帮仰慕他的人高谈阔论。但他的名气很大,尤其在曹魏那边还有一帮老朋友,时不时写信过来问长问短,留他任司徒,用的是他这面招牌。

九卿基本保留了汉中王时期的设置,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此外只增加了个大鸿胪卿,任命的是何宗。作为益州地方出身的官员,何宗之前担任刘备的从事祭酒,相当于顾问组组长,在此次劝进中又表现积极,受到刘备的肯定,九卿中的其他几个仍然空缺。

与九卿品秩相当的侍中一职,汉中王时有廖立,此次保留,又增加了一个马良。马良此前一直担任左将军掾,是刘备左将军府下面的一个处长,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马良是其主要助手。马良与诸葛亮情投意切,其工作作风踏实,做事勤奋,为人正直,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所以提拔他为侍中。再往下任命宗玮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掌议论,类似于谏议大夫,但地位稍低,宗玮其人不详。议郎任命了四位,分别是许慈、孟光、刘豹、向举。刘巴仍然留任尚书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有一个附带说明,即“录尚书事、假节”。录尚书事就是兼管尚书台的事务,丞相虽然权力很大,但如果没有这项任命,等于尚书台的事管不了,权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