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湘关抢米风波(第2/2页)

陆逊走马上任,孙权一定会把秘密筹划的事情写信告诉他,陆逊了解到这些,下面该怎么做就不用人教了。陆逊一到陆口,第一件事就是给关羽写了封信,信中说:“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为人粗疏迟钝,没有能力担负现在的重任,幸而与将军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为邻。现在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都说出来,不一定对,提供给您作为参考。承蒙将军关注,并望多加指教。”

陆逊对关羽一通狠夸,把自己打扮成关羽的一个粉丝,尽显谦卑之情,话里还有些隐晦之意,关羽兴许会品出这个小伙子有意向自己效忠以求有个好前程的意思。关羽恐怕并不了解陆逊,因为陆逊的知名度太低,在关羽看来孙吴自周瑜、鲁肃以后就数吕蒙还有两下子,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对于这个小自己20多岁的陆逊关羽自然没有放在眼里,现在关羽完全放下心来。

关羽上当了,徐晃增援后樊城战事遇挫,兵力不足,关羽下令把留驻在南郡、公安等地的人马调一部分到前线。陆逊密报孙权,认为时机差不多了,可以动手。孙权虽然下了决心,但撕毁联盟的事毕竟不光彩,容易为天下人诟病,翻脸前最好有个好借口,恰在此时发生了湘关抢米事件,借口来了。

湘关,湘水上的一个关口。

之前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江南各郡的势力范围,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孙权。湘水成了双方的界河,为了便于贸易和人员往来,在湘水上设了不少关口。

关羽在前线用兵多日,时间长了后勤供应就成了大问题,不仅手下的将士要吃饭,而且于禁等好几万俘虏也得给吃的,关羽命令后方人员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军粮。

关羽一向待属下严厉,任务完不成就要挨收拾,后方的官员很害怕,为了筹措军粮也都想尽了办法,有人甚至私自渡过湘江分界线,跑到孙吴的地盘上抢米。如果孙刘两家关系很好,这件事原本也不值一提,顶多处理几个带头的人就行了,但孙权正为怎样同关羽翻脸发愁,这样的好机会哪能放过?

孙权立即下令组成西进兵团,直取关羽的后方。该兵团的左右部大督的人选孙权原来打算用孙皎和吕蒙。孙皎是孙权的堂弟,已经是征虏将军了,军职比吕蒙高,但吕蒙对这个安排有不同意见:“如果主公认为征虏将军行就用他,认为我行就用我。当初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虽决断权在周瑜,但程普自恃资格老,又都是都督,因此不团结,差点坏了国家大事,这是前车之鉴哪。”

看来吕蒙挺有个性,领导派自家人当一把手图的是个放心,吕蒙非要推荐自己,换成别人肯定会有想法,但孙权就欣赏吕蒙这样的性格,他马上改任吕蒙为唯一的总指挥,让孙皎负责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