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稀里糊涂的胜利(第2/3页)

南郑无险可守,张鲁还想投降,但他手下的功曹阎圃认为投降可以,但不要这么轻易就降,他的理由是:“现在就这么投降了,必然没有什么分量;不如先投奔杜濩、朴胡,然后看情况再说,到那时再投降功劳也大些。”

张鲁真是个善于倾听部下意见的好领导,对阎圃的建议他也接纳了,于是带领一部分人南入巴中。巴中地区属益州刺史部,益州目前虽然被刘备占领,但各地正处在新旧交接中,像巴中这些地方目前还比较乱,在当地势力比较大的是杜濩、朴胡这些部族首领。

临走前有人建议搞一些破坏,把仓库等设施烧毁,张鲁不同意:“本来打算归顺朝廷,现在离开是暂避锋芒,没有恶意,仓库里的东西都归朝廷所有。”张鲁让人在府库上一一贴上封条,之后才走。曹操到了南郑,对张鲁的做法很高兴,他得知张鲁有归降的本意,就派人到巴中地区寻找张鲁,劝他投降。

9月,巴中地区的部族首领朴胡、杜濩率部出降,曹操下令分巴郡为巴西郡和巴东郡,任命朴胡为巴东郡太守,杜濩为巴西郡太守,都封为列侯。11月,张鲁率家属从大巴山出来投降,曹操以天子的名义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为列侯。

马超逃往益州时没来得及带上妻子董氏以及儿子马秋,现在董氏和马秋都到了曹操手上,曹操把董氏赐给阎圃为妻,把马秋交给张鲁处理,张鲁亲手把马秋杀了。张鲁此举并不仅仅因为痛恨马超,而是借此向曹操表示忠心,说明他与马超已成不共戴天的仇人,让曹操放心。

马超的部将庞德也在张鲁处,现在也投降了曹操,曹操早就听说庞德作战勇猛,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食邑300户,庞德从此忠心耿耿地追随曹操,至死不渝。

五年前与马超一同在关中叛乱的程银、侯选等人各率1000多家在汉中,他们也出来投降,曹操既往不咎,仍然恢复了他们的职务。还有那个刘雄鸣,汉中平定后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投降,曹操看到刘雄鸣,上去一把拽住他的胡子:“老家伙,这回又抓到你了!”说归说,曹操并没有为难他,恢复了他的职务,只不过汉中不能让他再待了,说不定哪一天他还作乱,曹操下令把他和部下迁到冀州刺史部渤海郡。

曹操对张鲁等人封赏都很重,原因不在于阎圃说的那样,而是曹操考虑到张鲁祖孙三代在汉中统治时间很长,又有一套“五斗米教”相辅助,在汉中影响很大,只有尊崇张鲁,才能得到汉中的人心,巩固汉中的统治,为进图益州做长远规划。

从行政区划上说,汉中郡属益州刺史部,应该是刘备的地盘。刘备进入成都时黄权曾提出建议:“如果失去汉中,则巴郡不可保,等于失去了益州的一条臂膀。”

这时张鲁出逃巴中,刘备于是任命黄权为护军,督率就近的各军前往巴中迎接张鲁,可是晚了一步,张鲁投降了曹操。黄权就率军攻击曹操新任命的太守朴胡、杜濩等人,曹操命张郃率部赶往支援。

这时刘备刚占领成都不久,益州并不稳固,无法倾全力去与曹操争锋,只能派张飞去支援黄权。张郃与张飞战于巴中,双方相拒50多天,最终张飞打退了张郃的进攻,张郃撤回南郑。巴郡、巴东郡和巴西郡习惯上称“三巴”,属益州刺史部,这时大部分也都被刘备所控制,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郡太守,让他在那里据守。

荀攸死后,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的主要是刘晔,曹操又选拔了司马懿等人参与筹划,司马懿此次以主簿的身份第一次随军,他向曹操提出建议:“刘备以骗术取得益州,蜀人未必肯服,此时他们与孙权为荆州的事相争于江陵,这是一个机会。如今攻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攻之,益州必然瓦解。圣人说过,做事不违背天命,但也不能失去时机呀。”

司马懿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趁机索要借出去的南郡等地,孙刘联盟出现了裂痕,这倒是一个机会。刘晔也建议,攻克汉中后益州震动,正是一举攻占益州的最好时机,如果失去这个机会,必然给今后留下难题。

但是曹操迟疑不决,他想起了当年在赤壁的遭遇,见好就收是有道理的,汉中之得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天佑曹魏,说不定此次也是无功而返,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汉中,既然目标已经实现就应该退兵了。曹操没有接受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人最怕的是不知足,既然得到了汉中,就不要再想益州了!”

这就是“得陇望蜀”典故的由来,但不久后,有从益州那边投降过来的人报告说,听到曹军攻占了汉中,蜀中大为震动,刘备虽然连杀了不少人都不能让局面安定。曹操有些后悔,问刘晔现在进兵益州是否可行,刘晔认为时机已过,现在那里的局面必然初步安定,不能再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