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不给刘备面子的人(第3/4页)

为了不伤赵范的面子,赵云推辞道:“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长就好比我的兄长一样,怎能娶兄嫂?”有人劝赵云接受,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里怎么想还不知道。天下女子多的是,不必着急。”后来赵范果然逃亡了。

诸葛亮来到江南四郡的任务与赵云有所不同,他是帮刘备加强这几个郡地方治理的,尤其是抓税收,为此诸葛亮也有了第一个正式头衔,军师中郎将。

军师中郎将不是军师,而是师长一级的武职。此时,关羽已升为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赵云、黄忠相当于副军长,诸葛亮的职务比他们都低,这和人们印象中的情况似乎不太一样。

但这是实际情况,而且不能因此认为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或不重视,恰恰相反,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是对诸葛亮的重用,甚至是一次破格提拔。诸葛亮此时还不到30岁,来到刘备手下也不过两年,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多年,出生入死,一直到刘备主政徐州时他们的职务才不过是个团长(司马)。在一支队伍里,职位高低要靠战功和资历来换取,否则众人不服。以诸葛亮的资历,直接担任军师中郎将肯定很勉强,但他辅佐刘备以来的出色表现,让刘备敢于对他破格提拔。

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来到江南,刘备让他负责征调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以备军用。这三个郡里没有武陵郡,也许该郡的位置在江南四郡的西北方,与南郡的联系较为紧密,所以单独划出来由公安方面直接管理。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段时间刘备手下人马增加很快,仅靠南郡无力保障后勤供应,新收服的江南各郡面积广大,虽然在当时农业生产尚欠发达,但如果好好经营,潜力也很大。之前诸葛亮提出过游户自实的建议,在他看来赋税难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户籍登记制度不严格,大量人口不在编,因而不交税,增加税赋要先从重新登记人口做起。

诸葛亮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史书虽然未做进一步交代,但可以想见,他到了江南后一定想尽办法发展当地经济,同时加强人口管理,打牢统治基础。

诸葛亮长驻在一个叫临烝的地方,湘水有条支流叫烝水,又称承水,其与湘水交汇之处即临烝,位置在今湖南省衡阳市附近,之所以选择此地,因为这里正好处在零陵、长沙、桂阳三郡交会处,方便联络。诸葛亮在临烝前后待了三年左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虽然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政务和抓税收,但诸葛亮也没有忘记为刘备推荐江南各郡的人才,前面说过的蒋琬应该就是这种情况下推荐给刘备的。

还有一个人,名气比蒋琬大得多,诸葛亮也把他推荐给了刘备,但刘备对此人印象却很不好,这个人就是刘巴。曹操进入江陵后任命刘巴为丞相掾,考虑到他是零陵郡人,祖父和父亲都当过太守,在当地很有名望,就派他回江南,负责安抚和招纳工作。

刘巴天赋很高,从小就挺有名气,刘备对他也不算陌生,刘表在世时,刘备曾派一个叫周不疑的人到刘巴那里求学,刘巴很不给面子,拒绝了。周不疑是何人,刘备为何派他去拜刘巴为师,这些均不详。

这让刘备对刘巴有了不好的印象,不仅如此,曹操来到荆州后刘巴主动跑去投奔,让刘备也觉得不爽。刘巴奉曹操之命到了江南四郡,但曹军已撤往北方,刘巴也许可以继续跑去追随曹操,但考虑到自己寸功未立,刘巴也就打消了念头,他想远走交州避难。

临行前,刘巴给诸葛亮写了封信,信中写道:“我虽乘危历险,无奈此地到处是秉义之民,承天之心、顺物之性不是我能劝动的。如果已经道穷数尽,我将托命于沧海,不再回荆州了。”从这封信来看,刘巴似乎曾试图说服诸葛亮归顺曹操,并因此与诸葛亮相识,无奈诸葛亮意志坚决,刘巴觉得无望。

诸葛亮也在争取刘巴,他回信劝道:“您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意人事该何去何从,应该能看清了,先生干吗还要去别处?”刘巴不愿意,又给诸葛亮写信:“我接受任务而来,不成自然得回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先生何必多此一问?”

这件事让刘备知道了,对刘巴印象差到了极点。刘巴待不住,真的去了交州。

总的来说,刘备在江南四郡的行动是迅速的,成效也很大,在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努力下,江南四郡很快得以平定,随着地方治理的加强,来自江南四郡的税收和兵源成为刘备事业的有力支撑。

有了底气,刘备便不断向北拓展,跟曹操抢起了地盘。

南郡的郡治本来在襄阳,这里仍然为曹军占有,刘备升任关羽为荡寇将军,让他率兵不断向北进攻,蚕食曹军的地盘。关羽不断得手,向北一步步推进,刘备干脆在此成立了一个襄阳郡,让关羽兼任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