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被忽视的兵团(第2/2页)

北路兵团除了这七个“军”,还有一部分水军,由原荆州将领文聘指挥,此前曹操已发布命令,任命文聘为江夏郡太守,等拿下江夏郡,文聘才能在那里履职。

以上是曹操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兵力情况,除了西路和北路两大兵团,曹军间接投入的兵力还有很多,包括臧霸、李典、李通、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所部,下面也做简要介绍。

长期驻扎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此时的军职是威虏将军,曹操发起荆州战役前,命他率部南下,将所部主力移至广陵郡,也就是如今长江下游北岸的扬州、泰州一带,对孙权的大本营吴郡形成战略威胁。

李典此时是破虏将军,曹操命他率所部移师合肥,由那里伺机侵扰孙权的庐江郡。

汝南郡太守李通虽然不是曹操的嫡系,但在每次重大战役发生时都坚定不移地站在曹操一边,逐渐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命他率所部向南运动,从江夏郡的北面对其造成压力。

曹洪的任务是守住襄阳,夏侯惇此时在许县,他与荀彧共同守卫后方。而后勤保障方面的艰巨任务,曹操交给了夏侯渊。

上述两大兵团加上各地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曹军部队,大约在20万到30万之间,其中包括数万水军。

在那个时代拥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足以成就任何事,这大概也是曹操历次战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也理应成为最保险的一次。

事实上,曹操压根没有想过小小的一个江夏郡会打不下来,可鬼使神差,偏偏打败了,甚至被打败的时候连江夏郡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

这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看似事情不大,但对后面时局的发展却影响不小。在曹操从江陵出发前,刘璋在先后派出阴溥、张肃拜见曹操表达敬意后,又派出了第三个代表团,团长的名字叫张松。

张松的地位更高,是益州别驾,刘璋又派他来荆州,说是沟通感情,其实是观察事态进展,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所以这也是一支战地观察团。

这位张团长算是重要人物,但在史书里却没有单独的传,只知道他字永年,益州本地人,他也是刘璋第二个代表团团长张肃的哥哥,其他事迹不详。张团长在江陵见到了曹操,曹操拿下江陵后,大约有点儿志得意满,对刘璋的特使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对张松本人也不是太客气,这让张团长很不爽。

张团长回到益州,说了曹操不少坏话,使劲劝刘璋不要联结曹操。

后来,刘璋果然没有向曹操靠拢,让曹操始终与益州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