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虎豹骑扬威南皮(第2/2页)

曹操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高兴坏了,大概在曹操看来此战结束后北方将再无大的战事。

南皮所在的渤海郡是袁氏父子经营多年的基地,他们影响这一地区长达十多年,曹操攻占渤海郡,需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保证这一地区长治久安。

在南皮驻军后曹操以司空和冀州牧的身份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恢复冀州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整顿社会秩序。这些命令包括《蠲河北租赋令》《抑兼并令》《赦袁氏同恶令》《整齐风俗令》等,其中在《蠲河北租赋令》中曹操下令免除冀州刺史部建安九年(204)全年的田租和赋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这道命令的颁布,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袁绍统治冀州刺史部期间,政治和军事上依靠豪强地主,使得这些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迅速膨胀。长期以来,曹操一直在思考东汉政权在机制上的弊端,他认为豪强势力发展太快是造成政权衰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如何抑制豪强势力的问题十分关注。曹操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即使得到政权也不会稳固,在关键时候会被豪强势力所左右。

基于这些长期的思考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曹操颁布了《抑兼并令》,他强调一个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任由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他说,像审配这样的家族,不仅经济实力很强大,而且成为窝藏罪犯的据点,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老百姓怎么能拥护这样的政权?

曹操借民意向豪强势力开刀是经过深思远虑的,他不愿意在自己统治的地区有豪门经济继而出现豪门政治。作为抑制豪门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抑兼并令》中他明确规定,每亩地收租的标准是4升,每户另收2匹绢、2斤丝,除此之外一律不再收取其他赋税。他要求各郡县要严格检查,看看有没有豪强地主搭顺车额外收取其他税费的现象,同时禁止弱势群体替那些豪强交赋税。

攻占南皮后,冀州刺史部全境成为曹操控制地区,那些曾在袁氏政权及军队里任职的各级官员,有的仍旧被录用,有的则心怀不安,害怕有朝一日会被清算。针对这种情况,曹操在南皮颁布了《赦袁氏同恶令》,明确表示跟袁氏做过坏事的人,允许他们改恶从善。

袁氏政权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结党营私、钩心斗角很严重,这种风气由社会上层传达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过去的袁绍控制地区,不仅官员、豪强们操纵舆论、排斥异己、颠倒黑白,而且在一般老百姓里也存在是非不分、缺乏社会正义感、歪门邪道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曹操在南皮又下达了《整齐风俗令》,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恢复社会秩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快使冀州的社会面貌得到改观,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此期间,幽州刺史部的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袁熙的部将焦触和张南看到袁氏集团即将覆灭,于是发动兵变,将袁熙、袁尚赶出了幽州刺史部,二袁只得投奔辽西的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以前娶了袁家的姑娘为妻,跟袁家有姻亲关系,如今在辽西一带势力很大。

焦触自称幽州刺史,率全州各郡县长官归降曹操。曹操大为高兴,幽州不战而胜,省去了远征的麻烦,他以朝廷的名义承认焦触为幽州刺史,将焦触、张南都封为列侯。

但是没多久,幽州刺史部涿郡人赵犊、霍奴起兵,杀死了刺史焦触以及涿郡太守,在袁熙、袁尚的鼓动下,蹋顿也趁机出动,在幽州刺史部渔阳郡北部的犷平一带进攻鲜于辅。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率主力离开了南皮,进军幽州刺史部,此次北征比较顺利,在涿郡斩杀了赵犊、霍奴,曹操随即率军渡过潞河救援犷平。蹋顿所部未做抵抗,撤到了塞外,曹操于是率军回师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