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袁氏兄弟内斗(第2/3页)

这正是曹操想看到的结果,也是他主动撤兵的目的。袁绍的这两个儿子,论实力袁谭处于下风,袁尚被立为继承人后,袁绍的大部分政治遗产和军队都让袁尚拿去了,袁熙和高幹在他们争斗中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袁尚,但他们都想观望,更不会表态支持袁谭。

袁谭退到南皮后,处境更加不利,袁尚亲自率军来攻,袁谭再次大败,退到婴城。袁尚又围攻婴城,袁谭逃往青州刺史部的平原郡。

这时,郭图给袁谭出了个主意,把他吓了一跳。

郭图对袁谭说:“如今将军地盘小、人马少,粮食匮乏,显甫若再来攻,时间长了我们无法抵挡。我以为可以联络曹操来抗拒显甫。曹操到,必先攻击邺县,显甫回救,将军再率兵出击,如此邺县以北的地区都可以归将军。如果显甫不是曹操的对手而失败,他必然奔亡,将军可以收留他以拒曹操。曹军远道而来,粮饷不继,打上一阵必然退去,到那时,整个燕赵之地尽归我们所有,足以与曹操相抗衡!”显甫,是袁尚的字。

这个主意实在太过卑下了,放在之前袁谭想都不愿意想,不过事到如今,不听,看来也不行了。袁谭问郭图谁可以出使曹操,郭图推荐了辛评的弟弟辛毗。辛毗字佐治,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跟荀彧、郭嘉等人既是同乡又是熟人,曹操刚当上司空时四处搜罗人才,经荀彧推荐曾打算征辟辛毗,但是辛毗当时在袁绍手下而未能成行。在派系斗争中,郭图和辛评是同盟,所以郭图推荐辛毗跑一趟。

黎阳战役后,曹营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趁机扩大战果。

不过,郭嘉不同意这种看法:“袁绍对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继位好,结果让郭图、逢纪等人做他们的谋士,他们必然会争权夺利。现在,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进攻稍缓他们就会内讧,不如做出南征刘表的样子,让他们内讧,然后趁机出击,一举攻占河北。”

曹操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回师黄河以南,就在袁氏兄弟闹内讧的这段时间里他亲自带队到汝南郡的西平一带,做出一副远征荆州的姿态。所以辛毗到许县没找着曹操,于是南下西平,在这里见到了曹操,转达袁谭的问候,曹操十分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人之利,而且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哪有这么好的事?曹操召集内部会议研究对策,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刘表势力强大,应该先平定刘表,袁谭和袁尚反正已经内斗,不用有什么顾虑,别管他们,抓紧时间把刘表解决掉。

表面来看也是这样,河北那边两位小袁内斗,曹操正好腾出手来解决南面的老刘。但是,这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步,而没有看到下一步。荀攸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四方都有战事,而刘表坐拥江汉之间没有什么作为,说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个州的地盘,十万之众,在河北一带有一定群众基础,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合起来,那是很难攻破的,现在他们内斗,正是各个击破的难得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这两种意见让曹操有些犹豫,荀攸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现在也正是解决荆州问题的最佳时机,到底先解决哪一边,曹操有点举棋不定。经过思考,曹操决定还是抓住现在的时机把南面的问题先解决了,至于黄河以北的事,既然二袁相攻正急,不妨让他们多打一阵再说。

辛毗得到消息,心急如焚。

辛毗此行显然不只是转达袁谭对曹操的良好祝愿来的,他肩负着搬救兵的重任,袁谭那边还眼巴巴地等着呢。辛毗找到老朋友郭嘉,向郭嘉求助,经过郭嘉从中帮忙。郭嘉本来就支持荀攸的看法,在他的帮助下,曹操再次召见了辛毗。

曹操问辛毗:“袁谭可靠吗?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打败?”辛毗回答说:“明公其实不用管袁谭可靠还是不可靠,只需要分析现在的形势就行了。袁氏兄弟相伐,是他们自愿的,也不是谁能从中间挑拨得了的,这就是天命。现在袁谭能向明公求救,明公就应该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了。二袁眼光不能长远而自相残杀,弄得河北士者无食、行者无粮,确实已经到了灭亡的地步。四方之难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天下震动啊!”

辛毗这番话提醒了曹操,现在袁尚强而袁谭弱,如果坐视袁谭灭亡,袁尚的力量便会迅速强大起来,这显然不符合曹操的战略利益。

于是,曹操决定挥师北上,援救袁谭。

建安八年(203)10月,曹操率军北渡黄河,再次来到黎阳。

曹操摆出了大打一仗的架势,当时袁尚正率主力在平原国围攻袁谭,听到消息,立刻回师邺县。袁尚的部将吕旷、吕翔二人对前途灰心失望,投奔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