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五千万买曹操的人头(第2/3页)

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对袁绍的使者说:“请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尚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天下人呢?”张绣闻言大吃一惊,不由得脱口而出:“这话怎么说的呀!”但张绣一向听贾诩的,知道凡是听了贾先生的话准没错,不听准吃亏,所以这一次仍然按贾诩的意见办了。

打发走袁绍的使者,张绣心中的疑问仍没有消失,问贾诩:“既然这样了,下一步该怎么办?”贾诩的回答让张绣十分吃惊:“投降曹操!”张绣以为是自己听错了,问贾诩:“袁绍强大曹操弱小,我们又与曹操互为敌人,怎么能归顺他呢?”

贾诩说出了其中的理由:“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这是第一条理由;袁绍强大,我们弱小,在这种情况下归顺他,必然不会重视我们,曹操弱小,得到我们必须欣喜,这是第二条理由;有霸王之志的人,肯定会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而让普天之下都知道他的宽容,这是第三条理由。希望将军不要再迟疑!”

经过贾诩一分析,张绣认为也有道理,于是决定投降曹操。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曹操只有如贾诩分析的那样,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把个人恩怨抛于脑后的人,这项决定才不会后悔。张绣投降袁绍,基本上不用担什么风险,而投降曹操,则面临着生死考验。

所幸的是,一向料事如神的贾诩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依旧保持了他的一贯正确,曹操在官渡前线听说张绣投降自己,惊讶之余,顿时感到欣喜若狂。

为了表达诚意,张绣亲自携贾诩到前线面见曹操。在官渡,曹操拉着张绣的手不放,这个人曾经差点要了他的命,而且欠他一个儿子、一个侄子加一员爱将的命,是一个他做梦都想诛灭的敌人,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只要他愿意,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复仇的想法。

但是,现在曹操已经不那么想了,所有的仇恨顷刻间瓦解,因为他真的很高兴。曹操设宴款待张绣和贾诩,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将张绣带来的人马就地编入官渡前线兵团。为了打消张绣的顾虑,曹操主动提出两家结为儿女亲家,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

对于贾诩,曹操更喜欢。虽然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让自己连吃了三次苦头,但今天终于得到了他,曹操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曹操也拉着贾诩的手说:“是先生您让我在天下人面前增添了信誉呀!”曹操以献帝的名义封贾诩为都亭侯,给他安排的职务更高,委任他为执金吾,这是部长级的高官,负责宫外的安全保卫工作。但这只是个虚职,曹操不会让贾诩在许县给献帝站岗,委任贾诩一个很高的荣誉性职务,目的是先把他从张绣身边挖过来,他要把贾诩留在自己身边。董昭已经改任徐州牧,原任的冀州牧一职空缺,曹操于是又任命贾诩为冀州牧。

不费一兵一卒,居然解决了悬在心头很久的一道难题,但是对南边的形势曹操仍然不敢松气,因为还有一个刘表。

襄阳城里,刘表也在紧张地盯着地图看。如果按实力进行排名,袁绍是老大,曹操勉强算个老二,刘表就是当之无愧的老三,至于刘焉、孙策、公孙度,实力还稍逊一筹,现在老大跟老二斗,如果老大联合了老三,老二当然没法玩了;如果老三跟老二联合,老大也有被干掉的可能。

所以,刘表的态度至关重要。但是,对即将发生的袁曹决战,刘表的内心却很紧张,二虎相争虽然必有一伤,但也必有一胜,谁打赢了这一仗,谁就是北方的霸主,也是天下实力最强的人,到那时不管愿意不愿意,自己都得跟他打交道。尽管现在与谁联合决定权在他,但这是一个赌博,一旦押错了宝,今后就被动了。

支持谁不支持谁,刘表心里一直犹豫不决。袁绍派人也来到了襄阳,向刘表表达了希望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操的想法,刘表没有拒绝,口头上答应了,但并不做任何实际行动。他虽然更看好袁绍一些,但也不敢十分确定,万一最后赢的是曹操呢?现在,他只准备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要紧。

这反映出刘表在战略上的游移,更反映出刘表的私心。但是这个策略受到一些部下的反对,刘表的别驾刘先以及原来在朝廷里担任过天子从事中郎的韩嵩都劝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如果想有所作为,可以乘此机会崛起;如果不然,也应该选择其中的一方给予支持。将军拥有十万之众,怎么能坐而观望呢?”

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操善待了一个张绣,马上引起了后续效应,刘表的手下们大都认为应该走张绣的路,除了刘先、韩嵩等人,刘表事业上的重要支持者、老朋友蒯越也持这种观点,他也建议刘表率部投降曹操,这让刘表很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