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相见白门楼(第2/3页)

对于袁术,吕布跟此人矛盾太多,拒绝了人家和亲的请求,又杀了他的特使,之后刀兵相见,目前已是仇人。但是曹操是吕布的敌人,也是袁术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其实是朋友,根据这个说法,向袁术求援并非不可能。吕布于是率领1000多人杀出下邳城,主动向曹军发起挑战,双方混战一气,但吕布并不恋战,杀了一阵,主动撤回城里。吕布的目的达到了,他此次军事行动为的是掩护特使出城。

吕布的特使是许汜和王楷,他们的具体情况不详。吕布集团失败后手下很多武将和谋士只留下了名字,而没有详细的个人事迹。这并不奇怪,历史往往是成功者的舞台,如果吕布成功了,想必许汜、王楷也是荀攸、郭嘉甚至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吧。

许汜和王楷在吕布的亲自掩护下出了下邳城,来到寿春,见到了袁术。袁术还在生吕布的气,对许汜和王楷说:“吕布不愿意联姻,失败是必然的,干吗还要来告诉我?”许汜和王楷赶忙为吕布解释:“明上现在不救吕将军,自己最后也得失败。吕将军不在了,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明上。”

许汜和王楷不称袁术为“明公”,而是一口一个“明上”,实际上就是承认袁术这个皇上,这让袁术听了很舒服。同时,袁术也想到自己与吕布再闹得不痛快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吕布如果被消灭,曹操收拾自己就更加容易,所以袁术决定还是得管管。

下邳城里的吕布此时心里更着急,许汜和王楷走后不见回音,吕布为当初不送女儿到寿春去而特别后悔。

当初都是陈登这小子劝他与袁术反目投靠了曹操,如今看来曹操不可信,陈登更不可靠,还是袁术算是一伙的。现在陈登正在曹操指挥下攻城呢。吕布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心里越着急。吕布决定不再坐等,为了争取袁术的支援,他决定亲自送女儿到寿春,向袁术求救。吕布的女儿年龄不详,吕布也不再管妻子是否愿意,他把女儿用丝绵裹在自己背上,准备亲自护送出城。吕布刚一出城,外面的曹军发现拼死抵挡,同时乱箭齐发,吕布虽然是一世名将,但也无可奈何,又害怕背上的女儿受伤,只好退进城内。

城里的守军士气更加低迷,他们虽然是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但此时被困在下邳城内,擅长的战法施展不出来,粮草消耗得很快,外面没有援兵的消息,个个人心惶惶。

其实攻城的一方也不顺利,下邳城久攻不下曹操也很头痛,大军长期滞留在徐州一带,南阳郡的张绣,荆州的刘表,冀州的袁绍,关中的马腾、韩遂,这些人此刻都在盯着徐州的战局,会不会趁乱打劫,真的很难说。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自己仓促回军,岂不是兴平元年兖州之叛的重演?

曹操人在徐州,心里一直惦记着许县,这时又传来情报说张杨在东市起兵,打出支援吕布的旗号,向下邳杀过来,这让曹操对许县的局势更加担忧。曹操不怕张杨杀过来,他怕张杨杀到许县去,张杨虽然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但他带头一闹,四周的实力派们更要蠢蠢欲动了。张杨起兵的东市不知何地,应该在河内郡,有人认为是下邳城的东市,那肯定是不对的,张杨此刻应该距这里还很远。

曹操想撤军,这时郭嘉和荀攸都来劝他,现在已经到了节骨眼上,一定不能松气,如果让吕布缓过这口气,日后再解决他就更困难了,郭嘉认为:“当年项籍有70余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一朝失势导致身死国亡,这是他恃勇无谋造成的。现在吕布每战必败,已经气衰力尽,内外皆困。吕布的势力比项籍差得远,而现在的情况比项籍还不如,如果乘势攻之,一定可以将其擒获!”荀攸也分析说:“吕布自彭城以来连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以将为主,将衰军队就没有斗志。陈宫虽然有些智谋,但现在他的计谋已来不及施展,趁着这股劲猛攻,一定可以拿下吕布!”

既然正、副参谋长一致认为不能放弃,曹操坚定了攻城的信心。郭嘉给曹操出了个以水灌城的主意,将下邳城附近的泗水、沂水引向城里,弄得城内一片汪洋,吕布守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袁术那边虽然愿意支援一下,但动作很慢,他想等吕布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再出手。而张杨那边更不顺利,刚一起兵就被手下将领杨丑杀了,杨丑转而投降曹操。不过,没有多久张杨手下另一个将领眭固把杨丑杀了,率部投降了袁绍。

不管怎么说,吕布做梦都在渴盼着的两个人都来不了了,一个人还不想动身,另一个已经永远没法动身。

突围无望,外无援军,下邳成为一座死城。

吕布心情抑郁到极点,不是唉声叹气,就是训这个训那个,言行都有点失常了。陈宫竭尽全力想办法解围,但仍然无计可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