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突然冒出个伪朝廷(第2/4页)

袁术又让徐璆当三公甚至上公,徐璆同样誓死不干。徐璆字孟玉,徐州刺史部广陵郡人,是一个老臣,跟着名将朱儁打过黄巾军,因为得罪宦官被免官,后又被起用,担任汝南郡太守、东海国相。献帝在许县征召各地有名望的旧臣补充朝廷缺员,徐璆也在征召之列,打算任命他为朝廷的九卿。徐璆应召,在前往许县的途中被袁术扣留,袁术给他连升两级,授以上公之位。徐璆坚决不从,以死相抗,袁术不敢再逼。

袁术的称帝行为曹操不能不管,这不仅是对汉室的叛逆,更是对他的挑战,许县新朝廷运转不到一年袁术就公然分庭抗礼,不给他点教训,势必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术冒出来。

在曹操的战略规划里解决袁术本来没有排在前面,他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南阳郡问题,其次是吕布和刘备,然后是关中的凉州军阀。现在袁术自己跳了出来,曹操的战略规划必须相应做出调整。

要收拾袁术,还得考虑袁术的盟友,一个是吕布,一个是孙策。说起来孙策也算是袁术的部下,只是现在的孙策已非当年可比,在江东发展得很快,听说袁术称帝,孙策给予毫不含糊的反对。孙策马上写来一封信对袁术进行强烈谴责并断绝关系。这封信有1100多字,写得洋洋洒洒,一个说法是张纮代的笔;另一个说法代笔的人是曾经给陶谦写过祭文的张昭,他已离开徐州南下,受到孙策的重用。

这封信里提到,早在去年冬天就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袁术想当皇帝,听到的人无不惊悚,后来袁术向朝廷献纳进贡,大家的疑虑才消除一些,但不承想现在果然做出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对于袁术的称帝行为,这封信一口气谈了九点看法,都是反对他称帝的,在孙策写给袁术的这封信里最后说:“以上这九条想必阁下都有所考虑,这里不过再提醒一下,仅供参考罢了,忠言逆耳,如能听进去,实在是万幸!”

这封信写得毫不客气,放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但现在的孙策已非昔日可比,他在江东已渐成气候,跟袁术翻脸是迟早的事,袁术称帝无疑给了孙策一个最合适的翻脸理由,加上此前袁术为得到传国玉玺而扣押了吴夫人,孙策索性这次来个彻底了断。

跟袁术决裂以后,孙策转而投向许县的朝廷,他主动派刘由、高承为特使到许县朝拜进贡。尽管在孙策写给袁术的信里点了曹操的名,把曹操与公孙瓒、刘备这些人视为朝廷的“逆臣”,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现在控制着朝廷,孙策想表明自己是拥戴朝廷的就必须跟曹操合作。

曹操见到孙策派来的使者更是高兴,拉拢孙策可以瓦解袁术的联盟,孙策如能从背后夹击袁术,那袁术岂不死得更快?为此,曹操以献帝的名义,立即派议郎王为特使前往江东,对孙策勇于同逆臣做斗争的行为给予表彰,并任命孙策为骑都尉,封吴侯。

看来曹操得到的江东方面的情报也有限,只知道孙策成了气候,不知道具体气候有多大,人家在江东的势力已跨有数郡,手下有数万人马,你只给个旅长当怎么行?即使孙策低调肯接受,他手下的人也不干啊,总不能让程普、朱治去当团长,让周瑜当连长、排长吧?孙策派人私下游说王,想直接要个军长当。这个王倒挺不简单,在来不及请示汇报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自己做了回主,现场改任孙策为军长。

当时袁术手下的陈瑀屯驻在长江以北的海西一带,曹操让孙策讨伐这股敌人。孙策领命,准备率军渡江作战。孙策刚要出动,陈瑀那边先下了手,派人悄悄来到江东,结交祖郎、焦已以及严白虎等割据势力,准备趁孙策主力渡江之际从背后下手。这件事幸亏被孙策察觉,他派吕范、徐逸攻打海西的陈瑀,自己留在江东对付敌人。陈瑀最后被打败,只身一人逃走,跑到了袁绍那里。吕范、徐逸大败陈瑀,俘获包括陈瑀老婆孩子在内的4000多人。

袁术的两大盟友,一个算是翻脸了。

而另一个盟友吕布,此时的态度却有些犹豫。吕布从刘备手里抢到了徐州,这一阵日子过得还不错,势力也在迅速上升之中。他能夺来徐州袁术帮了大忙,所以在吕布的心里也一直把袁术当盟友看。

袁术称帝后派韩胤为特使专程到徐州去了一趟,除了向吕布通报情况,还提出一个要求,想与吕布结亲,娶吕布的女儿为儿媳。袁术至少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名叫袁,两个女儿后来一个嫁给了孙权,一个嫁给了黄猗,袁术提出与吕布联姻,指的应该是袁。

对于袁术的请求吕布开始倾向于答应,甚至把女儿交给了韩胤,让他带走。听到这个消息,有个人特别紧张,这就是陈珪,陈珪拒绝袁术的征召,还把袁术谴责了一番,吕布跟袁术如果站到一块,将来对自己很不利。这倒还是其次,在陈珪看来如果扬州、徐州结成一体,袁术的这个伪朝廷势力就更不得了,天下就要受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