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道深远勿多问

然而,曹操迎天子的过程并不顺利。

曹操的势力范围在兖州刺史部,与洛阳隔着豫州刺史部和司隶校尉部,要去迎接天子,他不如袁绍便利。曹操行动还是比较早的,在建安元年(196)春天献帝一行还困在大阳的时候曹操就动身了,他亲自率主力从兖州刺史部出发向西运动,首先来到豫州刺史部的陈国境内。

这里现在是袁术的地盘,但袁术在这一带的势力并不强,他任命的陈国相袁嗣投降。曹操继续西进,进入汝南郡和颍川郡,这两个郡都是天下知名的大郡,但目前都在黄巾军余部的控制之下,他们的主要头领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这些人过去曾依附过孙坚和袁术,算是袁术的盟友。

曹操命于禁指挥青州兵与这部分黄巾军作战,青州兵也是出身于黄巾军余部,打起仗来路数都清楚,于禁的行动进展很顺利。黄邵想来个出奇制胜,他想夜袭曹操的大营,于禁率麾下人马将其击破,斩杀了刘辟和黄邵,何仪等人率众投降,汝南郡和颍川郡基本被曹操占领,于禁因为有功被曹操提拔为平虏校尉。

这时天子已经到了洛阳,曹操派曹洪为先头部队向洛阳进发,但快到洛阳时曹洪所部遭到了董承、杨奉等人的武力抵抗,不能前进。这说明直到现在献帝也没有把曹操当成未来的依靠,还把他看作不速之客。杨奉有一定战斗力,因为他手下有一个能打的猛人,此人名叫徐晃。

徐晃字公明,司隶校尉部河东郡人,年轻时曾在本郡做一名小吏,后追随杨奉镇压黄巾军,因为战功逐步升至骑都尉,成为杨奉手下一名高级将领。

西行受阻,曹操心里有点郁闷,他的一片忠心换来的却是敌意,这让他多少有些无法接受。但由此打退堂鼓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机会,白跑一趟,而且从此会被贴上“不受朝廷欢迎的人”这样的标签,今后在政治上反而被动了。

真是进退两难。

就在曹操进退不得的时候,得到了贵人的暗中相助,这个人是董昭。董昭此时任议郎,也经历了千里大逃亡,并侥幸活着回到了洛阳。

董昭一向对曹操充满好感,认为曹操的前途不可限量,听说曹操来了洛阳,又在东面被阻,董昭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曹操破解难题。董昭发现董承、杨奉、韩暹、张杨这些人互相都有矛盾,就利用他们的矛盾做文章,他觉得这些人里数杨奉最好忽悠,于是找到他,给杨奉拿出一封信,说是曹操专门写给他的。

杨奉打开信,看见上面写道:“久闻将军大名,早就想表达敬意。现在将军率领军队,不怕万难,让天子能重返旧都,这样的功勋举世无双啊!”对杨奉大拍一顿后,信中表示愿意与杨奉结盟:“现今群凶扰攘,四海不宁,天子和朝廷至尊至重,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心腹与四肢相互依赖,互为支持,缺一不可。将军您应当作为京城内的主要力量,我愿意做将军的外援。现在我有粮食,您有军队,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曹操给杨奉写信,为什么要通过董昭代为转交呢?

其实这封信是董昭伪造的,他模仿了曹操的笔迹和口气给杨奉写的信,杨奉却信以为真,看完之后高兴不已,对手下人说:“曹将军的人马就在附近,有兵有粮,正是国家现在要仰仗的呀!”杨奉于是向献帝上书,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承袭其父曹嵩的封爵费亭侯。

曹操接到诏书觉得很突然,他后来才知道是董昭暗地里帮了忙。曹操赶紧上表谢恩,董承对曹操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悄悄给曹操写了封信,让曹操带兵来洛阳。董承跟韩暹一向不和,还曾刀兵相见,为了扼制韩暹,董承也想拉曹操为外援。

从被拒之门外到很抢手,曹操的地位一下子发生了反转,他立即率兵向洛阳进发。

建安元年(196)7月,曹操到了洛阳。

洛阳曾是曹操的家,他上学和工作过的地方,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曹操在南宫旧址上新整修的杨安殿里见到了献帝,君臣正深受粮荒困扰,曹操不仅兵力充足,还带来许多粮食,献帝很高兴,宣布由曹操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并授予代表天子的节钺,拥有临时决断之权。

曹操一到洛阳,就马上想见到董昭,董昭已改任符节令,是少府属下的司局级干部,尽管曹操从没有见过董昭,但可谓神交已久,一见面曹操就让董昭跟自己并肩而坐。洛阳周边目前还有董承、杨奉、韩暹、张杨等四个实力派人物,不解决他们将来都是后患,曹操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给予分化瓦解,先联合董承和杨奉攻击张杨和韩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