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奔跑吧,皇帝(第2/4页)

段煨是前太尉段颎的族弟,后来成为董卓手下的重要将领之一,曾经是贾诩的老领导,此时驻扎在潼关附近,听说天子路过,特意到华阴来迎驾,段煨为献帝一行准备了充足的食物、衣服及各种器物。

作为帝国的名将之后,段煨对天子的感情较一般的凉州军将领深得多,所以迎驾的态度很积极。但杨定与段煨不和,他声称段煨要造反,联络了杨奉、董承等人向献帝请令,要求讨伐段煨。献帝说段煨还没有谋反的迹象,为什么要攻击他?杨定派去的人不甘心,仍然苦苦纠缠,一直到了半夜都不走,献帝仍然不松口。

杨定、杨奉、董承不管,直接向段煨展开攻击,双方势均力敌,打了十多天没分出胜负来。段煨继续供应天子及百官饮食起居,毫无贰心,献帝派人从中调解,杨定等人勉强接受,暂时休兵。

这一闹耽误了东进的时间,同时也提醒了长安的李傕和郭汜,这二位如今已尽释前嫌,和好如初。他们突然明白过来,当初是如此愚不可及,让天子脱离了自己的掌握,于是挥兵向华阴杀来,要重新夺回天子。李傕、郭汜打的旗号是援救段煨,这一招有点损,因为他们跟段煨本不是一伙的,通过造这个势,让段煨更加受到怀疑,把水搅得更浑。

杨定不仅跟段煨有怨,跟李傕也有仇,眼看李傕气势汹汹杀来,他有点害怕,干脆开溜,离开部队跑到荆州投刘表去了。杨奉、董承保护天子一行赶紧东进,张济不知何故与杨奉、董承又起了矛盾,这时站在了李傕、郭汜一边。

杨奉、董承护卫天子一行在前面跑,李傕、郭汜、张济带兵在后面追。追到弘农郡内的一个山涧,终于追上,双方激战,董承、杨奉大败,文武百官和士兵又死伤不计其数,天子的御用品、符节、皇家档案丢得满山涧都是。

最后,他们逃到了一个叫曹阳的地方,此地在今河南省陕县境内。

献帝一行只能在田野中露宿,董承、杨奉假装和李傕、郭汜、张济和解以争取时间,暗地里派人渡过黄河,向活跃在这一带的白波军首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栾提去卑求援。这是东汉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幕了,堂堂一国之君,不得不向曾经被视为流寇、土匪、异族首领的人求救,但舍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李乐、韩暹、胡才这些人有点类似黑山军的张燕、于毒、眭固,常年在潼关、中条山和太行山一带打游击,现在听说皇帝走投无路到了门口,立刻来了精神,赶紧带兵来接应。他们的想法很朴素,天子是奇货,先弄到手里再说。

李乐等人率数千人马渡过黄河,与李傕、郭汜和张济的联军交战,结果把李傕等人打败。董承提出边撤边往前赶路,李乐和董承护卫天子在前,杨奉、胡才等人断后,开始撤退。李傕等人重新整顿人马,又杀了上来,这一回杨奉等人大败,死伤惨重。

光禄勋邓泉、廷尉宣播、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战死,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校尉荣邵被俘,李傕本来打算把他们全部处死,经过贾诩的苦苦相劝才作罢。这里的周忠,祖籍扬州刺史部庐江郡,他是周瑜的堂叔父。

天子一行人狼狈不堪地逃到了离黄河更近的陕县,追兵紧跟着也到了。此时天子的虎贲、羽林卫士加起来不到100人,李乐、董承的兵力损失也很大,凉州军日夜不停地在城外鼓噪,城里的人胆战心惊,只想早点逃出去。

商议如何逃,大部分人主张顺黄河滩东下,到黄河上著名的渡口孟津,由那里到达黄河以北的白波军控制区。从地图上看这倒是一条捷径,但实际上它是一条死路,因为里面充满了危险,幸亏太尉杨彪就是弘农郡本地人,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他说:“从这里往东,有一个地方叫三十六滩,那里十分险要,根本无法通过。”侍中刘艾曾在陕县当过县令,他证实杨彪的话没错。

于是,决定直接在陕县附近强行渡河,命李乐先行探路,准备船只。随后献帝以及百官们悄悄出城,开始向黄河边上徒步行进。大家行迹匆匆,都怕走晚了命就没了,所以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带,只有皇后伏寿的哥哥伏德例外,他一手搀扶着妹妹,另外一边夹着十几匹绸缎。大家都有点纳闷,这哥们儿够贪财的,都什么时候了,还舍不下这点布?可很快大家都将明白过来,这些绸缎是如此重要,成为救了很多人命的稻草。

一行人向黄河边上奔命,一路上拥挤不堪。

就连皇后的卫士们也只顾往前跑,大家把路都堵住了,符节令孙徽急了,在人群中挥着刀,一通乱剁,皇后伏寿衣服上都溅满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