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鹄救主战汴水(第2/2页)

他们以为张邈等人不愿意来,简直太傻了。然而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惨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再也没有机会渡回汴水。

联军一路西进如入无人之境,这其实都是假象。制造这个假象的人就是徐荣,凉州军中路总指挥,一个可怕的敌人。

在董卓手下的将领中徐荣虽然不是一线将领,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牛人,他不仅能打,而且最会动脑筋,这一点与其他凉州军将领有所不同。董卓手下现在大约有10万人,大部分是他的凉州军,也有一小部分并州军等新归附的杂牌军,论人数不算太多,但战斗力却极强,凉州军个个都是精兵悍将,在战场上足可以一当十。

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出生在边地,由于各民族混居形成的基因优势,个个身体强壮。他们身经百战,战场经验丰富,家属子女又都在老家,打起仗来没拖累,一上战场就死拼。

他们还有一个要命的优势,那就是战马。战车退出战争主角地位后,战马就成为冷兵器时代最制胜的武器。衡量一支队伍的战斗力,要看它骑兵人数的占比,以及马匹品种是否优良。在这方面,凉州军无疑占有绝对优势,他们原先也都是朝廷的部队。但董卓抓队伍很有一套,在他的调教下,这支队伍早就只效忠于董卓个人,成为董卓的私人武装。董卓在凉州时最高军职为四方将军之一的前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或兵团司令,他利用这一职务疯狂扩军,手下人马迅速膨胀,到底有多少人马朝廷并不掌握。

如果把现在的凉州军看作一个兵团,兵团司令就是董卓,下面至少有3个军长一级的将领,分别是牛辅、李傕、郭汜。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能力一般,但地位特殊;李傕字稚然,凉州刺史部北地郡人,作战勇猛,诡谲残忍;郭汜又名郭多,也出身于凉州,是一名悍将。

在牛军长手下,比较有名的师旅级将领有张济等人;在李军长手下,有名的师旅级将领有李暹、李利、张苞等人。还有一部分师长、旅长级将领由董卓直接指挥,分别有徐荣、董越、段煨、胡轸、杨定、李蒙、樊稠等。

作为非凉州籍的将领,徐荣在凉州军中显得很特殊,他是东北人,本来是朝廷军队里的下级军官,在凉州作战时因为勇猛职务不断晋升,后来归董卓指挥,由于有勇有谋,所以深得董卓的信任。现在,徐荣看到联军队伍冲自己而来,考虑到人数不足,不宜把战线拉得太长,所以他主动放弃前沿的武阳、原武、中牟等据点,把重兵布防在成皋一带,在此以逸待劳。

联军刚渡过汴水,即遭到了凉州军的突然攻击。

联军人数占优,但战斗力却相差悬殊。联军的士兵多是新招募的,虽然也经过一些训练,但时间很短,战场经验几乎空白,手里的武器装备也很差。凉州军不仅骑兵人数多,而且在此等候了多时,在他们的进攻面前,联军瞬时大乱。

但是,让凉州军也略感吃惊的是,这支很不齐整的队伍却没有望风而逃,而是展开了拼死血战。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联军一方处于下风。混战当中,曹操的战马被乱箭射死了。曹操从马上摔了下来,战场上失去战马,面临的危险系数就会大增。紧要关头,有个人过来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骑,曹操一看原来是曹洪,他不愿意骑。曹洪急了,恳求道:“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能没有大哥你呀!”曹操这才上马。

曹操最后拼命杀出了重围,他能保住一条命,曹洪让给他的这匹战马立下大功,这匹马的名字叫白鹄,是一匹名马,骑上它即如乘风而行,闭上眼只听见风声在耳,马好像不曾着地一样。

联军重新退回到汴水边,他们刚从这里渡的河,但到了河边却发现一件搞笑的事,他们过不了河了,原因是水太深。他们前面肯定是乘船过的河,当时没想到马上就得回来,所以没有把船准备好。徒步作战的曹洪挺命大,最后也安全撤了出来,他沿着汴水去找船,总算找到了,这才让大家过了汴水。

好在凉州军没有追来,曹操把人聚拢起来清点,卫兹、鲍韬战死,自己和鲍信都负了伤,所幸曹洪、曹仁、曹纯以及夏侯惇、夏侯渊、任峻他们倒没有什么大碍。

这是一场惨败,没有死在战场上的人大部分也都开了小差,几乎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了。身边只有从谯县带出来的人还紧紧相随,这里离谯县不远,曹操就带着他们先回了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