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官职简介(第2/2页)

7.四镇将军: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分掌各方兵权,低于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如同一方位两职以上并设,四镇将军则类似于各战区副司令,如不设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类似于各战区司令。

8.四安将军: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分掌各方兵权,位在四镇将军之下,类似于各战区副司令。

9.四平将军: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位在四安将军之下,类似于各战区副司令。

10.杂号将军:各种名号的将军,如讨逆将军、横野将军、伏波将军、破虏将军、征虏将军等,按兵制其麾下满员时约万人,故类似于现在的军长。

11.偏将军:低于杂号将军,类似于副军长。

12.裨将军:低于杂号将军,类似于副军长。

13.中领军:掌管禁军,同时负责选拔武官。

14.中护军:掌管禁军,同时负责选拔武官,低于中领军。

15.中郎将:军中的中郎将低于将军以及偏将军、裨将军,略高于校尉,类似于师长。

16.校尉:军中的校尉略低于中郎将,类似于师长或旅长。

17.都尉:军中的都尉与校尉相当或略低,类似于旅长。

18.司马:一种是各类将军的属官,与文职的长史相当,类似于将军府负责军事的秘书长;一种是低于校尉、都尉的武官,麾下满员时约千人,故类似于团长,别部司马类似于独立团团长,假司马类似于代理团长或副团长。

三、地方行政官员

1.州牧: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2.州刺史:原来负责监察一州,后逐步演变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末逐渐推行刺史改州牧,刺史、州牧不并设,从职权上看刺史没有州牧大。

3.别驾:州牧或刺史的主要助手,类似于副州长。

4.治中(或称治中从事):州里主掌人事的属官,类似于各州的人事厅厅长。

5.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6.郡丞:郡太守的主要助手,类似于副太守。

7.从事:郡政府内设机构的负责人,类似于各处处长。

8.县令:一县人口超过万户,最高行政长官称县令。

9.县长:一县人口低于万户,最高行政长官称县长。

10.县丞:县令或县长的主要助手,类似于副县长。

11.功曹:郡和县主掌人事的属官,类似于人事局局长。

12.都尉:郡、县所设的都尉主要职责是缉盗、维护地方治安,类似于公安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