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好学生(第3/4页)

“师弟啊,怎么我治理单父这么费劲,可是你就那么轻松呢?是不是老师有什么诀窍告诉你了?”巫马期好不容易抽了个时间出来,直截了当地问。

“我呢,比较注重用人;你呢,比较喜欢亲力亲为。亲力亲为,当然辛苦;善于用人,自然轻松了。”宓子贱说。

子游做武城宰做得不错,孔子决定也去看看子游,带着几个学生就去了。

来到武城,果然发现老百姓安居乐业,显然治理得不错。来到子游官邸的时候,就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和歌唱声。当然,都是孔子喜欢的乐,换今天的话说,奏的是红乐唱的是红歌。

看见老师来到,子游急忙停止了歌乐。

“子游啊,上班时间卡拉OK啊。”孔子假装生气地问。

“老师,你说过君子治理一个地方要用礼乐啊。”子游急忙说,他以为老师是真生气了。

“哈哈哈哈,我当然说过了。不过呢,小小武城哪里用得着这些啊,你的歌声乐声再好,他们也听不懂啊,杀鸡焉用牛刀啊?”孔子笑了,他一直很喜欢子游。

“老师从前说过啊,君子懂得礼乐则爱人,老百姓懂得礼乐就比较容易领导啊。”子游回答,用老师的话反驳老师。

孔子又笑了,子游真是个好学生啊。

“你们听好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跟他开玩笑的。”孔子对随行的学生们说,免得大家误会。

按《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杀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孔子的心情非常好,子游陪他四处转转,一边转,一边聊天。

“对了,有没有发现什么可造之材啊?”孔子问,他想再招几个学生。

“有—个人不错,此人叫做澹台灭明,很好学也常常给我提出好的建议。这人走路不走小路,如果没有公事的话,从来不进我的屋子。”

“嗯,这么好的人,你问问他愿不愿意来跟我学习啊。”孔子主动说,好学生们纷纷离开了,他也想再招几个有潜质的。

“好啊。”子游很高兴,他也正想把澹台灭明推荐给孔子呢。

澹台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第二天,子游带着澹台灭明来见孔子了。

“老师好。”澹台灭明见到孔子,非常恭敬。可是,孔子看见澹台灭明,却有些失望。为什么?因为澹台灭明长得实在太难看了,用《史记》的话说,是“状貌甚恶”。

孔子没有见过这么难看的人,打心眼里不喜欢他。可是又不好反悔,没办法,收了这个学生,带回了曲阜。

按《论语》。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后来澹台灭明在孔子那里一直不受重视,学了不到两年就离开了。之后去到了吴国,也像孔子一样开设学校,弟子三百人,后来学生中也出了不少人才。

孔子听说澹台灭明的成就之后,曾经感慨自己以貌取人看错了人。

【师徒之争】

公西华本身就是季孙家的疏族,在季孙家担任主持祭祀的官员,一些正式的场合,仪式都由他来主持。一次,季孙派他去齐国出差,要在齐国待上一段时间。恰好冉有来看望老师,就把这件事情对老师说了。

“老师,季孙家里出差都有出差补贴。子华这次去齐国,也是有补贴的,但是从前没有过这样的出差,我想问问老师,你觉得该补多少?”冉有问。一来是问问,二来要显示自己对师弟们很关照。

那时候的补贴,就是给粮食。公西华出差了,粮食就给到他老娘。

“给他一釜吧。”孔子建议,一釜约合当时的六斗四升。

“老师,太少了,多给点吧,怪辛苦的。”冉有提出来,在他眼里,这确实拿不出手。

“那,再多给一庾吧。”孔子同意了,一庾约等于当时的十六斗。

冉有没有再问了,他知道老师一向不宽裕,出手肯定不会太高。

最终,冉有给了五秉,也就是八百斗。

对此,孔子很不高兴。

“公西华去齐国是用的自家的车马,非常豪华,穿的也都是上等的衣服,他们家里还缺这点粮食?我听说,君子要给穷人雪中送炭,而不是给富人锦上添花的。”孔子对学生们说,他对冉有这样的做法很不满意。

按《论语》。子华使于齐,再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