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孔子的谎言(第2/4页)

“嘿,鲁强邾弱,应该是邾隐公比较谦卑,鲁定公比较高傲才对啊。”胡乱说。他觉得这样的场景比较滑稽。

“嗯,老师教给我们礼,让我从礼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我觉得,从礼的角度看,两个国君都要死了。为什么呢?礼法是生死存亡的主体,因为人的左右周旋,进退俯仰,都可以从礼法中找到根据。现在是正月,按礼法国君不应该见面,所以说他们的心中都已经没有礼法了。朝会不合礼法,国君能不死吗?邾隐公的姿势,表明他高傲;鲁定公的姿势,表明他很虚弱。高傲接近于祸乱,虚弱接近于疾病。鲁国国君作为主人,恐怕会先死了。”子贡分析,卖弄着他最近学习的礼法知识。

胡乱没有学过这段历史,因此自己也搞不清楚,回到孔子家中,到处去说。结果人人都知道了,有人不服气,说子贡乱说,结果子贡就去指斥不服气的人。

“子贡啊,你就那么牛吗?要是我,可没有工夫去指斥别人。”一次,子贡正在嘲笑一个同学,被孔子撞见,当场批评了子贡。

按《论语》。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不过,没有多久,到了五月份,鲁定公果然重病身亡。

“哈哈,看我说得多准。”子贡得意地四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国君死了,你还兴高采烈,这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吗?

“子路,你去让子贡闭嘴。这个家伙不幸而言中了,证明他就是个多嘴的人。”孔子赶紧让子路去制止子贡,免得惹祸上身。

按《左传》。仲尼曰:“此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不幸而言中,这句常用语,就出自这里。

【这就是学问】

鲁定公鞠躬尽瘁之后,儿子姬将继位,就是鲁哀公。

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率领吴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吴军占领了会稽山,从会稽山上发现一个人的骨头,骨头超大,能装满一辆车。这是什么人的骨头?吴国人都猜不出来,问越国人,越国人也整不明白。

“你去鲁国的时候,顺便看看鲁国人知不知道。”吴王夫差恰好派使者前往鲁国,让他顺便请教一下鲁国的高人,夫差认为,鲁国人比较有学问。

使者来到了鲁国,办完了正事,想起这件事情来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有人说孔子最有学问,你为什么不去问问他?

于是,吴国使者登门请教。

“看那骨头的形状,倒好像人的骨头。我想问问,什么人的骨头最大?”吴国使者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发问。

“嗯,你说的这个事情倒是有段历史可以解释的。”孔子略微想了想,眼前一亮,想到了答案。“上古的时候,大禹治水,在会稽山召集各国君主开会,结果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将他杀了,陈尸荒野,他的骨头就能装满一辆专车,这骨头是最大的。”

“啊,是这样的?”吴国使者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瞪大了眼睛。“那,那他不就是神了?”

“不,不是的。山川的神灵兴云播雨,足以管理天下,山川的守主就是神。社稷的守主就是公侯,山川的祭祀就是诸侯,都属于王者。”

“那,防风氏是干什么的?”

“汪芒氏的君主,负责守卫封峭之山,山神是釐姓。在夏朝,称为防风氏;在商朝,则是汪芒氏;在周朝,就是长翟,现在叫大人。”孔子解说得非常清晰,而长翟,前些年还有。

“那,人究竟能有多高呢?

“人嘛,僬侥氏只有三尺高,应该是最矮的人了;而长翟最高,但是不超过十尺。”

“哇噻,您太有才了,圣人哪。”吴国使者被折服了。

这段对白,历史上多认为纯属杜撰,近于神话。其实未必,长翟在春秋早期还有,是一个翟人部落,这个部落身材十分高大,都是巨人。不过,大致脑子不太好使或者生育能力不足,因此到此时实际上已经灭绝。

孔子解答了吴国人疑难问题的事情迅速传开,孔子再次名声大噪。一个人对此很不高兴,也很不服气,他认为孔子实际上是在忽悠没有文作的吴国人。

这个人是谁?季孙斯。

恰好这个时候季孙斯听到一个奇闻,在他自己的封邑费地,前段时间挖井,结果从井里挖出来一个土缶(音否,口小肚大的容器,用来装酒或者汲水)。奇怪的是,土缶里竟然装着一只死羊。

“你孔丘不是说自己博学吗?看我耍弄你一次。”季孙斯想了一个坏主意,派人也去向孔子请教。

季孙斯的使者来到了孔子家,说是主人有疑难问题请教。听说是季孙斯派来的人,孔子加了小心,因为他知道季孙斯非常不喜欢自己,这一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