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延陵季子(第3/5页)

一曲唱罢,季札感慨:“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什么意思?思虑很深啊!应该是陶唐氏的遗民吧?否则,为什么那么忧深思远呢?不是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

接下来是《陈风》,共十首。

一曲唱罢,季札叹息道:“国无主,其能久乎?”啥意思?国家没人管,迟早要完蛋。

之后是《桧风》和《曹风》,季札再也没有评价。

“算了,过了,直接《小雅》吧。”叔孙豹见季札没兴趣,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兴趣,直接叫住了。

下面开始《小雅》,《小雅》又分七个部分,共七十四首。

歌中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听了《小雅》,季札又来了精神,赞叹:“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啥意思?美啊!忧愁而没有背叛的心,怨恨却不表现在语言中,恐怕是周朝德行衰微的乐章吧!还有先王的遗民啊。

《小雅》结束,自然就是《大雅》。《大雅》分三个部分,共三十一篇。

《大雅》让季札听得肃然起敬,叹道:“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什么意思?广博啊,和美呵!抑扬顿挫而本体刚健劲直,大概是文王的德行吧!

歌曲的最后部分是《颂》,共分五个部分,四十首。

《颂》是《诗经》中的最后一部分,气势恢宏,大义凛然。

“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季札听完,给出了最高的评价:哇噻,至高无上了。正直而不倨傲,婉柔而不屈挠,亲近而不相逼,疏远而不离心,活泼而不邪乱,反复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过度,常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显露,施舍而不浪费,收取而不贪婪,静止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流荡。五声和谐,八风协调。节奏有一定的规律,乐器都按次序,这都是盛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

“是啊是啊。”叔孙豹也沉浸在其中,对季札的评价深表赞同。

歌罢,开始表演舞蹈。

首先表演的舞蹈是《象箾》和《南龠》,季札认真看完,评价:“美啊,但还有所遗憾。”

接下来是《大武》,季札看得饶有兴趣,评价:“美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像这种情况吧!”

再接下来是《韶濩》,季札评价:“像圣人那样的弘大,尚且还有所惭愧,可见当圣人不容易啊!”

再接下来是《大夏》,季札评价:“美啊!勤劳而不自以为有德,如果不是禹,还有谁能做到呢?”

再接下来是《韶箾》舞,季札站了起来,表情庄重地说:“功德到达顶点了,伟大啊!像上天的没有不覆盖,像大地的没有不承载。盛德到达顶点,就不能再比这更有所增加了,聆听观看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请求欣赏了。”

于是,舞蹈在这里停止了。

随后,季札亲切地接见了演职人员,勉励他们要继续努力,弘扬周朝的文化。演职员工们纷纷激动地表示,从来没有人这样认真地欣赏他们的表演,也从来没有人能够这么到位地作出这样的评价。

“我们最大的心愿不是多挣多少钱,而是把我们的歌舞表演给真正懂得歌舞的人,这样才是体现了我们的价值。”演员们纷纷表示,并且流下了热泪。

叔孙豹也很感动,他对季札表示:“其实,很多歌舞我也是第一次才看到,要不是你来,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看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不过,有的时候好事也能传得很快。

季札在鲁国观赏歌舞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全世界都在惊呼:“原来最懂周礼的竟然是一个叫季札的蛮子。”

【会三贤】

离开了鲁国,季札北上,来到了齐国。

齐国此时恰好是庆丰被灭,子尾子雅执掌国政,这两位都是贪得无厌的主,现在瓜分了庆封的家产,富可敌国,生活十分奢侈。

基本上,季札来到了齐国之后,子尾子雅没什么太大兴趣接待他,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在齐国,只有一个人是真诚欢迎季札的,那就是晏婴。

“公子,不好意思,国家刚刚结束内乱,所以有点怠慢了。”晏婴设宴宴请季札,还忘不了帮齐国圆个场。

“在齐国能认识你就满足了,其他人都无所谓。不过,你刚才说内乱完了,这一点我不敢同意啊。”季札倒并不在意在齐国受到的冷遇,他很喜欢晏婴,两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