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章 越亡(第3/4页)

所以,骂人不是个好习惯。

【陈国灭亡】

趁火打劫也不是个好习惯。

历史上,吴国三次在楚王的丧期攻打楚国,结果每次都战败;而越国无疆在楚王的丧期攻打楚国,结果闹得是国破身亡。

也是在春秋末期,一个国家也是因为趁火打劫而灭亡。这个国家,就是陈国。

陈国在被楚平王恢复之后,对楚国也算是感恩戴德。到吴王阖闾讨伐楚国,占领了郢都,曾经命令陈国背叛楚国,可是那时候陈国立场坚定,不怕威胁,站在了楚国一边。

此后,吴国多次讨伐陈国,倒也没有把陈国怎么样。

本来站队一直很坚定,也很正确。可是终于到了一天,就因为动了一点贪念,前功尽弃了。

白公胜作乱的那一年,陈愍公觉得现在楚国很差劲,已经不可怕了。既然已经不可怕了,为什么不趁火打劫一下呢?

于是,陈国趁着楚国内乱,竟然入侵楚国,抢了楚国的麦子。

等到楚国平定了叛乱,开始回头算账的时候,第一个就想起陈国来了。

“趁火打劫?奶奶的,抢他们的麦子。”楚惠王的要求不高,派子西的儿子公孙朝率领楚军去抢陈国的麦子。

本来,如果陈国就认了不要麦子了,楚国人割了麦子也就回去了。可是陈国人不干,出兵跟楚国人对抗。结果一仗下来,陈军主力就泡了汤。公孙朝一看,既然这样,一不做二不休,别只抢粮食了。

于是,楚国大军一口气灭了陈国。

这一年,是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也就是春秋结束的前两年。

一个不自量力,一个趁火打劫,曹国和陈国这两个小国就算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那么,是不是安分守业、老老实实就能得以善终呢?

弱小就要挨打,弱小就要被灭。

这才是真理。

诠释这个道理的是蔡国人。

蔡国人自从被吴国迁到了下蔡,彻底明白自己不过是大国的下酒菜。从那之后,蔡国人老老实实做人,再也没有过非分之想。

可是这样就能逃脱被灭的命运吗?

陈国被灭三十三年之后,楚国人终于还是来了。

就这样,蔡国灭亡了。

【这就是春秋】

周敬王四十三年,鲁哀公十八年,齐平公四年,晋定公三十五年,秦悼公十四年,楚惠王十二年,宋景公四十年,卫庄公四年,蔡成侯十四年,郑声公二十四年,燕孝公十六年,吴王夫差十九年,越王勾践二十年。

这一年,就是春秋的最后一年。

从周元王元年(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春秋历时二百九十三年。近三百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台,各路诸侯各显其能。

春秋五霸,历来说法不一,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之外,其余人选各执己见,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以及郑庄公、楚成王争夺剩下的两个席位。不过,综合打分之后,晋悼公作为黑马胜出,越王勾践则昂首入选。

这样,《说春秋》的春秋五霸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侣,晋悼公姬周,越王勾践。

整个春秋,最震撼的故事排名前三的是重耳流亡、伍子胥报仇和勾践灭吴。仇恨的力量太大太毁灭,毁灭了对手,也可能毁灭自己。

春秋第一能人当属管仲,第二名则是范蠡,范蠡的故事没有完,第六部仍有继续。第三名有得一争,在子产、祭足和狐偃之间产生。

三百年来,霸主更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将霸主地位维持到下一个君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齐国得益于管仲的改革开放,国家富裕百姓富足,但是人民安于享乐,于是齐桓公之后就再也无力称霸。晋国民风彪悍人才辈出,可是晋文公之后,权争激烈;晋悼公之后,全面腐败。内阁制是晋国强盛和人才辈出的法宝,但是也是权力斗争泛滥的温床,晋国权力斗争的残酷令人叹为观止,权力斗争的技巧成为随后几千年的范本。楚国原本拥有一个强势的中央集权,可是,地盘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同样让这个疆域第一大的国家成为一盘散沙,在国际斗争和国内叛乱中不堪一击。至于吴越两国,因仇恨而强大,因残忍而无敌,这注定了东南之地不过是春秋历史的匆匆过客,只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现在,除了吴越已经交代之外,来看看春秋最后一年的国际格局。

晋国:貌似强大,实际上政出多门,无暇外顾。智赵韩魏四卿忙于化公为私,假公济私,瓜分这个国家,也就是正在搞MPO(管理层收购),化国有为私有。这个国家人才众多,不过都不为国家效力,而是效力于四大家族。其中,智家实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