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勾践称霸(第2/4页)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季孙惧,使因大宰嚭而纳赂焉,乃止。

大宰嚭就是伯嚭。

越灭吴在哀公二十二年,两年之后,鲁哀公到越国访问,想要通过越国的帮助铲除三桓。在越国,越王勾践的太子适郢非常喜欢鲁哀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客居越国的鲁国人公孙有山于是给季孙通风报信,季孙就派人给伯嚭送了很多贿赂,请他帮忙阻止了这件事。

这段记录明确地说明以下事实:首先,越国灭了吴国两年后,伯嚭依然是太宰,当然不是吴国的,而是越国的;其次,伯嚭的风格还没有变,还是喜欢受贿;第三,伯嚭很受勾践信任,所以他才能替季孙把事情办成。

这段记载出于《左传》,因为事关鲁国,所以可信度毋庸置疑。

所以,伯嚭不仅没有死,还过得很滋润。

对于伯嚭,也许不用太过苛责。如果你的祖上三代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你也会换一条道走走。从这个角度说,伯嚭是善于反思的,反思也是成功的。

那么,为什么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家都要篡改这段历史呢?

因为需要。

因为什么需要?

因为历史的需要。

历史,常常被历史篡改。

【称霸】

灭了吴国,越国声名大振。

按照早就确定的计划,越军北上,沿着当年吴军北上的路线挺进中原。

中原震恐,因为吴军的实力大家见过,如今越军比吴军还要强横,谁能抵挡?

越军挺进到了宋国的彭城,不过,他们不是来打宋国的。

“要称霸,就要显示武力;显示武力,是为了不动用武力。”这是范蠡告诉勾践的,他们都对称霸感兴趣。

早在一年前,范蠡就已经派人去了鲁国,越国人和吴国人一样,认定鲁国的地位最适合作为召集人,与鲁国修好是称霸的条件之一。

鲁国人当然愿意当这个召集人。

所以,当越军北上的时候,鲁国的使节已经出发,召集全世界诸侯到彭城参加盟会。

诸侯们去了吗?谁敢不去?

于是,彭城大会,晋国、楚国、齐国、宋国、郑国等国家全部参加。盟会上没有任何争议,大家一致推举越王勾践为盟主。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同样邀请王室代表出席,宣布向周朝王室进贡,自称越公而不是越王。周元王任命勾践为伯,赐了一块祭祀用的肉。

现在,从法理上、实力上,越王勾践都是盟主。

越王勾践,春秋第五霸,名正言顺的春秋第五霸。这一年,是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前472年)

所以,春秋五霸应该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悼公、越王勾践。

当上了盟主,勾践决定给小弟们发红包了。

淮上的那块地原本是楚国和吴国争夺了许多年的,后来一直在吴国控制之下,现在,越王勾践无条件给了楚国人。

吴国还从宋国手里抢了不少地盘,勾践全部还给了宋国。

此外,为了对鲁国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泗水以东的一百多里地都给了鲁国。

“哇,越大哥好慷慨。”得到了好处的国家这么说,没得到的也这样说。

勾践真的这么慷慨吗?真这么慷慨。

为什么这么慷慨?这是有原因的。

越国的地盘本来就没有吴国大,现在地盘骤然扩大,管理上怕顾不过来,送出去几块地,什么也不影响,这是第一;第二,用这几块地拉拢几个邻国,对于还不稳定的新的越国来说,是合算的;第三,把原先吴国的地盘肢解掉,可以有效防范吴国人的造反。

这个主意,当然还是范蠡给出的。

【范蠡】

越国大军浩浩荡荡,回到了越国。越国人民举国沸腾,这下算是发了战争财了。二十年前被抢走的现在都抢回来了,还要多。

回到越国的第二天,还没有来得及论功行赏,就有人来报,说是计然突然得了神经病,时哭时笑,整天胡言乱语。

“怎么刚刚灭了吴国,计先生就疯了?真是命中无福啊。”勾践有些奇怪,派人去看了,说是确实疯了,谁都不认识了。

没办法,勾践下令给了计然儿子一块地,给计然养老。

那计然为什么疯了呢?范蠡最清楚,典型的装疯。

早年计然曾经对范蠡说过勾践不能共富贵,范蠡始终有些怀疑。不过两件事让范蠡相信了计然的判断,一件是勾践竟然尝了夫差的粪,这说明勾践做事已经没有心理底线,他什么都做得出来;另一件是勾践任命伯嚭为越国太宰,这等于告诉大家他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也就告诉了大家他现在不需要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