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晋国重振霸业(第2/4页)

晋国阅兵,那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阅兵了。只见队列整齐,号令统一,军官威严,士兵勇猛。大家正看得带劲,突然,一乘战车冲出了自己的队列,一通乱窜,把晋军前队搅得一塌糊涂。

很快,这乘失去控制的战车被清理出去,战车上的三个人都被中军司马魏绛捉拿。晋悼公远远看去,大吃一惊,因为这乘战车就是自己同母的亲弟弟扬干的车,是自己最疼爱的亲人。

“去,问问司马怎么处置。”晋悼公急忙派人去问。

派去的人还没到,那边人头已经落地,号令在竹竿上。还好,不是扬干的,是他的御者的。

“我们带着诸侯来阅兵,本来是一种荣耀,可是魏绛却把我弟弟的御者给杀了,太不给面子了。不行,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你赶紧过去,不要让他跑了。”晋悼公很恼火,对旁边的羊舌赤说。

“魏绛这人很耿直,说一不二的,所以他照章办事,有了罪过也不会逃避惩罚,放心,他不会跑,他会主动过来接受惩罚的。”羊舌赤动也没动,他知道魏绛会过来。

果然,不一会,魏绛来了,手中拿着一封信,把信交给晋悼公的侍从之后,拔出剑来,就要自杀,旁边的人连忙拦住了。

晋悼公把信拿过来看,上面写着:当初主公缺乏人手,让我当了司马。我听说,服从纪律叫做武,宁死不违军纪叫做敬。主公会合诸侯,我怎么敢不执行军纪呢?我为了执行军纪而杀了扬干的御者,是因为我对属下训导不利,以至于害他们被军法处置。我的罪过深重,还让主公生气,因此,请军事法庭审判我。

晋悼公看完,光着脚就从观礼台上蹦下来了,来到魏绛的面前,激动地说:“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啥意思?寡妇说,亲爱的?错。正确答案是:我说的气话,是因为爱自己的弟弟;你杀掉扬干的御者,是执行军法;我不能管教好自己的弟弟,是我的过错。请求你就不要上军事法庭了,那会加重我的过错。

说完,晋悼公躬身行礼。

观礼台上,各国诸侯面面相觑。现在他们知道,为什么晋悼公能够让晋国再次称霸了。

回到晋国,晋悼公立即宣布,魏绛升为新军佐。

魏家,从此冉冉升起。

回顾一下晋国历史上的三次严格执法。

第一次,韩厥杀赵盾御者;第二次,韩厥杀郤克亲戚;第三次,魏绛杀扬干御者。三次杀人,第一次属于预谋,第二、第三次都属于意外。不过,三次杀人的效果都是正面的:第一次杀人,韩厥的地位得到巩固;第二次杀人,韩厥不久提升为卿;第三次杀人,魏绛提升为卿:

赵盾有权谋,郤克知机变,晋悼公有度量并且有错就改。

晋国为什么强大?这就是答案之一。

【南线无战事】

回到晋国的时候,吴王的特使已经到了,除了解释吴王因病缺席此次盟会之外,同时表示,吴国与周朝血脉相通,愿意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愿意加入联合国并接受晋国的领导。

晋悼公非常高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巨大的外交成果。他设宴招待了吴国使者,委托使者向吴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表示,晋吴两国同族同种,今后应该增进交流,促进友谊,互通有无。

吴国使者走了,晋悼公现在要考虑齐国的问题了。齐国什么问题?

齐太子公子光参加完盟会,又跟回来了,说来说去,成了代表晋国参加盟会了。如果他是代表齐国参加盟会,他就应该回齐国才对。

“算了,好人做到底。”晋悼公决定放公子光回齐国,做个顺水人情。

就这样,公子光回了齐国。

说起来,这算是齐国阳奉阴违外交政策的意外成果了。

在陈国投诚之后,晋悼公掰起指头来算了算,在中原,还跟着楚国混的就只剩下许国和蔡国了。

“打丫的。”冬天的时候,晋悼公派荀罂去教训了许国一顿。

而楚国对陈国非常恼火,第二年春天出兵攻打陈国,恰好陈国国君陈成公去世,楚国于是主动撤军。

楚国撤军,是遵从礼法。从这个角度说,证明了楚国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中原化,某种程度甚至比中原国家还要中原化。所以我们说,楚国此时也已经是中原国家。

按照礼法,楚军主动撤军,陈国应该主动表示感谢并且修好,而陈国没有。于是楚国在夏天再次出兵。这一次,晋国率领联合国军队帮助陈国防守。

南面战场,晋国占据优势,楚军处于全面防守状态。这时候,晋国人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北面的问题了。

【魏绛和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