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齐国人的阳奉阴违(第2/4页)

【重燃雄心】

齐惠公登基十年后鞠躬尽瘁,儿子无野继位为齐顷公。

自从齐桓公死后,齐国始终在动荡之中,自顾不暇,基本上也没有精力跟诸侯打交道。到了齐顷公继位,算是缓过气来,可以认真考虑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混了。

内阁会议,齐顷公召集了高固、国佐、晏弱等人讨论齐国的外交方向。

“各位,自从我爷爷去世之后,咱们齐国在这个世界上就没什么影响了,好像有没有咱们都一样,我觉得很不爽。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重新称霸?”齐顷公提出议题。

“切,不好意思,告辞了。”那三位起身要走。

“哎哎,走什么?”

“主公,没发烧吧?咱们齐国多少年没打仗了?怎么跟人家晋国和楚国抗衡啊?凭什么争霸啊?”高固说话了。

听高固这么一说,齐顷公当时就蔫了,为什么?高固可是齐国第一勇士,第一勇士都这样,看来要重新称霸确实是没戏了。

“那,那就不称霸了行吗?咱们商量商量怎么在世界上混行吗?”从称霸到混,目标变化得真快。

四个人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

首先,晋国好像正忙于内部权力斗争,根本没有心情也没有实力与楚国抗衡,因此,如今的世界老大是楚国。

其次,尽管晋国已经不行了,但是,实力也仍然在齐国之上。

最后,楚国和晋国虽然强大,但是,与齐国并不接壤,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结论:齐国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争夺霸主。

这就完了?继续分析。

齐国的目标不是争夺霸主,但是,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混。至少,要争取地区霸权。

齐国的周边是四个国家:鲁、卫、吕、燕。

燕国地处偏僻,人口稀少,而且基本上不跟中原国家一起玩,齐国也懒得带他们玩;卫国是晋国的死硬跟班,而且在晋齐之间,动卫国必然扯动晋国,不太保险;鲁国目前在晋楚之间摇摆,这个国家应该可以收拾;莒国投靠了晋国,但是,离晋国太远,这个国家也要找机会收拾。

“说来说去,合着咱们就打鲁国最合适了?鲁国可是亲戚啊,世亲啊。啊?你们谁家没有鲁国亲戚的?咱们别人不敢动,专欺负亲戚,不好吧?”

“主公,没听说过吗?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亲戚。楚国不是亲戚,咱能欺负人家吗?你说说,这周边国家,谁跟谁不是亲戚?再说了,兄弟都能杀,亲戚算什么?”高固这一番话,算是打消了齐顷公的顾虑。

“好,好,打的就是亲戚,先打谁?”齐顷公倒来了积极性。

“谁也不打。”这回是国佐发言了,“主公,虽然说两个超级大国没挨着咱们,可是咱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啊。譬如说咱们攻打鲁国,鲁国向楚国求援,楚国来了,咱们怎么办?”

“哎,是啊。”齐顷公愣了一下,觉得这是个问题。“那怎么办呢?”

“这事情好办,但是一定要办。咱们先跟楚国搭上线不就行了?搭上了楚国,到时候万一晋国帮鲁国,楚国还能帮咱们对付晋国啊。”国佐早就想好了主意。

“哎,主意是个好主意,可是万一人家楚国不愿意搭理我们呢?”齐顷公还有顾虑。

“嘿,主公,恕我直言。咱们几十年没搞过外交了,人都傻了。楚国为什么不搭理我们呢?他们要对付晋国,巴不得我们跟他们结盟呢。”

“那就这么定了。”齐顷公挺高兴,立马派出晏弱前往楚国,寻求建立友好关系。

果然,晏弱受到楚庄王的热情接待,随后楚庄王派出申叔时回访齐国。

至此,齐国和楚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头闷棍】

齐顷公二年(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大败。

消息传来,齐国人民欢欣鼓舞,幸灾乐祸。

“我们终于可以打人了,打谁?”齐顷公高兴,就要准备出兵。

“我们很久不打仗,打莒国比较保险。再说,莒国离晋国远,晋国人想救也不容易。”国佐建议,他说的有道理。

第二年春天,齐国进攻莒国。果然,莒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回函:我们历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希望交战双方保持克制……

收到回函的当天,莒国投降了。好在齐国只是想当老大,还没有吞并莒国的想法。

初战告捷,齐顷公更有信心了。

于是,齐顷公再派晏弱前往楚国,与楚庄王探讨两面夹击鲁国。

“这个,我先考虑一下。”楚庄王并没有立即答应。为什么?庄王的考虑有很多点。

首先,庄王是要称霸的,称霸的国家不应该无缘无故攻打别的国家,也不应该吞并别的国家;其次,楚国离鲁国远,而齐国紧邻鲁国,两国夹击鲁国,最终受益的是齐国;最后,进攻鲁国,很可能导致晋国介入,而楚国并不希望直接与晋国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