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齐桓公有野心了(第3/4页)

管仲早就已经想好了,按常理,就该轮到无亏,可是无亏跟竖貂和易牙混在一起,今后他当了国君,这个国家还有好?

“没有嫡长,就谁贤立谁,公子昭最合适。”管仲看好公子昭。

“可是,万一无亏不服气,闹事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找一个靠得住的诸侯,把公子昭托付给他就行。”管仲早想好了。

“那找谁?”

“宋公。”

“为什么?”

年初的时候,宋桓公鞠躬尽瘁了。

世子兹父继位,就是宋襄公,而兹父的哥哥目夷做了总理。有人问,兹父难道不担心目夷篡党夺权?当然不担心,因为他根本就想把位子让给哥哥坐。

原来,兹父是夫人生的,因此被立为世子,而目夷是他的庶兄。大概是宋桓公教育得当,兄弟两个之间的关系十分好,宋桓公也很爱他们。

兹父决定把宝座让给哥哥,于是就去找父亲提出请求,宋桓公就问为什么,兹父说:“我娘是卫国人,我跟我舅舅关系很好,常常去串门,我要是当了国君,就不方便来回走动了。”

宋桓公拒绝了兹父的请求。

但是,兹父再三请求,宋桓公只好接受。

“孩子,你弟弟把世子让给你,你做吧。”宋桓公对目夷说。

“不行,按着规矩,就该是弟弟,这种坏规矩的事情,我不能做。”目夷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跑到卫国去了。

兹父一看,你跑卫国了,我也跑卫国去吧,结果哥俩都跑卫国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妙,有的国家兄弟残杀争夺国君位置,有的国家兄弟互相谦让,人跟人的境界真是不能相比。

后来宋桓公病重,派人去招兹父回来,说:“你要不回来,爹就会忧虑而死。”就这样,兹父才回到宋国,宋桓公把他任命为世子。这之后,目夷才回来。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管仲很喜欢他,觉得他靠得住。

齐桓公和管仲找到宋襄公,寒暄一阵,话进正题。

“小宋啊,我准备立公子昭为世子,今后若是公子昭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忙的,还请你一力主持啊。”齐桓公说,要把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

“这……这……我哪里有这样的能力?不过盟主看得起,我一定尽力就是。”宋襄公没有一口答应,但是从心里感激齐桓公看得起自己。

【齐桓公要封禅】

做什么事情都会上瘾,有的人洗脚上瘾,有的人打麻将上瘾。

齐桓公对召集联合国大会上瘾了,他很享受联合国大会上那种众星捧月、众人拍马屁的感觉。

夏天刚开完,秋天又要开了。

文山会海的祖师爷就是齐桓公了。

谁也没有想到加入了组织就这么麻烦,整天开会什么也干不了。大家都不想去,可是不去还不行。没办法只能去,去了都是应付。周襄王也挺烦,也没办法,派了宰孔去应景。

这一次的盟会比较无聊,人人都提不起劲来,弄得齐桓公也有些没趣。怎么办呢?齐桓公还想弄出个什么热点来。猛然,他有主意了,他要干什么?他宣布他要上泰山封禅。

从古到今,从黄帝到周成王,都在泰山封禅。因此,封禅历来是帝王的事情。封禅是怎么回事?封禅分为封和禅两个部分:封泰山,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歌颂上天的威力和恩德;禅梁父(泰山下面的小山),在梁父,扫清地面祭地,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

如今,齐桓公要封禅,什么意思?

他有更大的野心了。

每个人都反对,但是,每个人都不敢说。

“管老,你怎么不劝劝?”宰孔悄悄问管仲。

“人老了,爱面子,我私下劝他吧。”管仲担心当着许多人劝反而会让齐桓公上驴脾气,到时候不好收拾。

人老了就是这样,犯糊涂,还倔。

吃完晚饭,管仲去找齐桓公,准备劝劝他,老了老了,别晚节不保。俗话说:晚节最容易不保。

“仲父,咱们什么时候封禅?”管仲还没说话,齐桓公说了,他还挺兴奋,觉得自己这个主意挺好,就急着去做。

“主公,我来就是要说这个事情。”管仲早就想好了怎么说,对付齐桓公,他有的是办法。“从古到今,封禅泰山的据说有七十二家,不过我知道的只有十二家,他们是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和成王,不是帝就是王,都是受天之命举行封禅大典的。主公啊,我看,你就省省吧,别操这心了。”

齐桓公一听,有些意外,没想到管仲会反对。不过,他有自己的理由。

“仲父啊,你想想,咱们这些年来做了多少事业啊?北伐山戎,灭了令支和孤竹,最西到了大夏;南讨楚国,最南到了召陵,楚国臣服。三次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六次召开联合国大会,这叫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哪个国家敢对抗我们?我们这样的功业,难道不是和夏、商、周一样受命于天吗?”齐桓公振振有词。歌词大意就是:老子天下最强,封个禅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