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联合国大会(第3/4页)

鲁庄公有点怕,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上。

谁跟鲁庄公去?谁都怕。只有一个人不怕,谁?

“我跟主公去。”曹沫主动请缨,于是大家都笑了。

“别人都能去,你不能去。”有人说。

“为什么?”

“因为你是齐国人手下败将。”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去雪耻。”

鲁庄公还是选择了曹沫,因为曹沫是手下最猛的战将,而且不要命。上一次乾时之战就多亏他保护,如果这次再有危险,只有他是最可靠的。

柯,齐军大营。

管仲把齐国大军布好阵势,威武雄壮,鲁庄公一到,齐国大军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鲁庄公脸色为之一变。

两国君主会面的地点在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称为坛。坛正中央是一个香案,香案上排列着各种祭祀和盟誓用品,预备着给双方君主歃血为盟,工作人员已经就位。坛下四周都是执戟卫士,齐桓公率领齐国将领们在高台下等待鲁庄公。

鲁庄公来到,双方国君并不相见,而是各自沿着一条台阶上坛,坛上相见。按着规矩,双方君主各自只能带一个随从官员上坛,分别是管仲和曹沫。上坛之前,守坛卫士将双方携带的武器悉遭拦截。

一步一个台阶,鲁庄公上了坛,看着周围的齐军,不由得有些害怕。现在他知道为什么鲁军不是齐军的对手了,如此整齐、如此威猛的齐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对手。

双方国君在坛上相见,寒暄之后,共同参拜香案。紧接着,三通战鼓,战士呐喊,鲁庄公心惊胆战。

战鼓擂罢,下一个议程就该歃血为盟,向天发誓了。

可是,战鼓擂完的时候,齐国军队发现坏事了。

曹沫的剑被扣在了下面,但是他在裤裆里预备了一把匕首。谁也没有想到,鲁庄公的人竟然敢藏一把匕首。

两国国君站在香案的两旁,而管仲和曹沫在下一个台阶,各自在自己国君的下面。

战鼓擂响的时候,所有人都庄严肃穆,兴奋不已,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齐国大军的身上。这个时候,曹沫悄悄地从裤裆里掏出了匕首,之后一个跨步绕过鲁庄公,一跃上了一个台阶,再一个跨步来到齐桓公的身边,贴身上去,伸左手揪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的匕首就举在齐桓公的胸前。

刚才还很热闹很兴奋的场景,一下子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有史以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先例,所以没有人知道曹沫想干什么。

连鲁庄公也惊得目瞪口呆,曹沫要干什么?这个时候,他只能盼望曹沫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要是齐桓公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不是做肉酱就是做红烧肉了。

连见多识广的管仲也吓坏了,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个时候,只有管仲离齐桓公最近,再当管跑跑肯定不合适,怎么办?没有危险要上,有危险也要上啊。

管仲一纵身也上去了,虽说总理是个文官,但那也是练过的,打曹沫肯定不是个,但是身手还算灵活。当下也来到齐桓公身边,一只手抓住齐桓公的另一支衣袖,另一只手对曹沫摆手。

“兄弟,千万不要乱来,有话好说。”管仲不知曹沫要干什么,先劝解再说。

“齐强鲁弱,齐国总是欺负我们,三番五次打我们,今天我要跟你们算总账。”曹沫大声说道,手中的匕首在阳光下闪动着凶光。

齐桓公一动不敢动,脸色吓得煞白。

管仲一听,也吓了一跳,难道曹沫要杀了桓公?他回头看了看鲁庄公,发现鲁庄公也很紧张,放了一点心,看样子这不是鲁国君臣预先商量好的,既然这样,还有得商量。

“那你想要怎样?”管仲沉着地问。

“要怎样?把抢我们的地盘还给我们。上次抢了汶阳,这次抢了遂,都还给我们。”曹沫的算总账就是这么个算法。

管仲放心了,这点要求实在算不了什么。

“主公,答应他。”管仲对齐桓公说。

“老曹,松手吧,我答应你。”齐桓公急忙说道。

“多谢齐侯。”曹沫松了手,把匕首也放了回去,下了一个台阶,向齐桓公行礼之后,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现在该怎么办?齐桓公忍了这口气还是召集武士砍了曹沫?

气氛再度紧张。

“隰部长,开始。”管仲下令开始盟誓仪式,主持仪式的就是隰朋。

于是,人们又松了一口气。

顺便,在这里介绍歃血为盟。

据《左传》记载,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其过程就是先将祭祀过天地神灵的牛的耳朵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这就是后来常用“执牛耳”比喻第一名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