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下归秦(第6/7页)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最后的决战,双方对峙的军队史无前例地超过一百万。楚军在项燕的率领下,同仇敌忾,士气高涨。可是,当他们列好阵势,准备迎接秦军进攻的时候,对面的秦军却没有任何动静。

一开始项燕以为王翦是在酝酿什么诡计,于是加强防范,严阵以待。可是等了几天之后,秦军仍然没有动静。项燕派人去侦察,得到的情报让他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秦军一遇到楚军,就开始构筑防御阵地。短短的几天之内,已经修筑好了几十座营垒和一道长长的围墙。这阵仗,倒像是楚军是来进攻的,秦军是来防守的,角色完全互换了。

“到底是年纪大了,完全没有斗志啊!”项燕这样想。

稍懂兵法的人都知道,兵贵胜,不贵久。尤其是六十万大军在外作战,每天耗费的军粮军饷极其巨大不说,时间一长,国内的经济生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四方诸侯和反对势力也会蠢蠢欲动,对于秦国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可王翦不但驻扎下来了,还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项燕几次挑战,他都只顾坚守工事,丝毫没有要还击的意思。

打了几次后,项燕也觉得索然无味了。打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楚军本来憋足了一股劲要保家卫国,被王翦这么一消磨,士气悄然低落了许多。士兵们无所事事,开始打鸟、赌博,甚至溜出军营去找女人。项燕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心里面讲,他已经认定王翦这糟老头只不过是来打酱油的,没有必要太认真对付啦!

这个时候,秦军在干啥呢?

按照王翦的安排,秦军每天都在做三件事。

第一,吃好;

第二,睡好;

第三,洗一个热水澡。

前两样倒也罢了,唯独第三样,在当时而言,委实是一项了不起的享受。

王翦每天都端着饭碗,到各个营区去,与将士们一同进餐,跟他们拉拉家常,说几个笑话,鼓励他们好好休养,不要想打仗的事。

这样过了好几个月。有一天,王翦突然派人到下面去看看士兵们都在干啥,回报是:“他们在比赛扔石头,看谁扔得最远。”

王翦哈哈大笑,说:“小伙子们可以出战了。”

他已经得到情报,项燕跟他对峙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准备率军向东,迂回到秦军侧翼寻找战机。

王翦偷偷抽调了一支精锐部队,尾随项燕的部队转移。同样的战术,项燕在对付李信的时候用过,现在却被王翦用来对付项燕,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秦军趁着楚军没有防备,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将楚军击溃。王翦乘胜追击,又在蕲县(今安徽省宿州)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

第二年(公元前223年)春天,王翦和蒙恬又攻破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当。春秋时期的老牌霸主,曾经给中原各国带来数百年战栗的庞大楚国,终于寿终正寝。

值得一提的是,项燕在蕲县战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项梁侥幸从战场上捡回了一条性命。楚国灭亡后,项梁带着一位年仅九岁的侄子浪迹江湖,流落至吴中(今江苏省苏州一带)。

这个孩子名叫项羽。

王贲亡齐

嬴政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22年,王翦大军刚刚消灭楚国,王贲和李信便在北方发动攻势,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将赵、燕两国的残余势力一扫而空。

与此同时,王翦继续东进,在平定了吴越之地后,又南征“百越之君”,将现在的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纳入秦国的统治范围。

在嬴政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巨大的天下地图。每灭掉一国,他便命人在相应的位置画上一面黑色的“秦”字旗。现在,只剩下东海之滨的齐国,在一片黑色的海洋中摇摇欲坠。

关于齐国这些年的历史,有必要做一个交代。

前文提到,齐闵王年间,燕国大举入侵,几乎占领齐国全境,只有即墨和莒县仍在坚守。楚国派淖齿率军救齐,淖齿却杀了齐闵王,企图与燕国共同瓜分齐国。

齐闵王被杀的时候,太子田法章藏匿在莒县一个叫太史敫(jiǎo)的人家里当仆人,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太史敫的女儿,是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她见田法章气宇非凡,做起事来却笨手笨脚,不像是个下人,凭直觉认定他是个落难的富贵人家子弟,趁人不注意,时常拿些食物给他吃。一来二去,两个人竟然擦出火花,偷偷地好上了。

后来淖齿又被王孙贾杀死,莒人到处寻找齐闵王的太子,想立他为君。田法章不知道外面的形势,害怕人们把他也杀掉,很长时间躲着不肯出来。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危险已经过去了,才对别人说,我就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