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孔子周游列国(第24/25页)
陈瓘是陈恒的亲哥哥,听到孔丘的学生说这样的话,感到很高兴,说:“您言之有理,我将转告我弟弟。”
同年冬天,鲁国和齐国通过谈判,实现了和平。鲁国派子服何和端木赐前往齐国访问,见到了公孙宿。端木赐说:“您是周公的后裔,鲁国对您也不薄,为什么要做背叛祖国的事情呢?”
公孙宿说:“我愿意听您的教导。”
陈恒到宾馆会见鲁国使臣,说:“寡君派我来告诉你们,他愿意像侍奉卫侯一样侍奉鲁侯。”自齐景公兴起以来至今,齐卫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是以陈恒有此一说。
端木赐说:“那正是寡君所愿。当年晋国讨伐卫国,齐国为了救援卫国而讨伐晋国(指夷仪之战),损失战车五百乘,还补偿给卫国土地,确实是待之不薄!而鲁国呢,当年吴国派兵威胁鲁国,强迫我们与之结盟,齐国却趁火打劫,夺取了鲁国的两座城池,寡君因此感到寒心。如果能够得以享受卫侯的待遇,寡君求之不得!”这番话说得不亢不卑,绵里藏针,端木赐不愧是那个年代最杰出的外交家。
陈恒听了之后很不好意思,主动向鲁国归还了成邑。此后,齐鲁两国关系逐渐升温。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在仲孙彘的陪同下访问齐国,在蒙城(今山东省蒙阴境内)会见了齐平公。
齐平公也许是做傀儡久了,连基本的外交礼节都不懂,竟然朝着鲁哀公行叩拜之礼。鲁哀公仅仅是回敬一揖。在场的齐国官员都很愤怒,认为鲁哀公轻慢了齐平公。仲孙彘出来解释:“不是天子,寡君没法叩拜呀!”一句话说得齐国人哑口无言。
公元前474年,鲁哀公再度与齐平公相见。齐国人对几年前的事仍然耿耿于怀,编了一首歌,这样唱道:“鲁国人自己犯了错误,过了几年还不知觉,真是让人暴跳如雷,那都是因为他们迷信儒家的书,才造成了两个国家的忧患(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为其儒书,以为二国忧)。”言下之意,鲁国人太拘泥于周礼,不知道灵活变通,以至于怠慢了齐侯,导致两国关系产生裂痕。
鲁哀公没说什么,心里却对齐国人的强词夺理感到十分不快。三年之后的公元前472年,晋国派兵讨伐齐国,请鲁国出兵相助。鲁哀公便派大夫臧石带兵与晋军会合,一举攻下齐国的禀丘。
同年秋天,鲁哀公立庶子公子荆为大子。据《左传》记载,公子荆的母亲地位低下,但是受到鲁哀公的宠爱。鲁哀公想立她为夫人,命祭祀官准备册封的礼仪。祭祀官回答:“没有这样的礼仪。”鲁哀公大怒,说:“立夫人是国之大礼,怎么可能没有?”祭祀官回答:“立夫人讲究门当户对,周公夫人是薛国公主,鲁惠公夫人是宋国公主,自鲁桓公以来,国君夫人全是齐国公主,这样的礼节是有的。如果把妾立为夫人,那还真没有。”鲁哀公不听,还是立她做了夫人,又立公子荆为大子。因为这件事,国人都对鲁哀公产生了厌恶。
但是鲁哀公并不在乎国人喜不喜欢,他有自己的算盘。同年十月,他不远千里跑到越国去访问,跟勾践的大子适郢打得火热。适郢还打算将女儿嫁给鲁哀公,并且送一大片土地做嫁妆。
季孙肥听到消息很害怕。那时候越国称霸天下,如果鲁哀公攀上这门亲事,三桓就算联合起来,也拿他没办法了。季孙肥赶紧派人带着礼物去越国做工作,千方百计破坏了这门婚事。
第二年六月,鲁哀公才从越国返回。季孙肥和仲孙彘出城相迎。大夫郭重为鲁哀公驾车,见到季孙肥和仲孙彘,回来便说:“这两个人嘀嘀咕咕,满腹牢骚,您可得防着他们一点。”鲁哀公何尝不知道季孙肥坏了他的好事,说:“我心里有数。”
鲁哀公在五梧(曲阜南门地名)宴请众人。仲孙彘上前祝酒,见到郭重便戏谑道:“哎,你怎么长这么胖啊?”
季孙肥在一旁打趣:“快罚仲孙彘喝酒。我们有政务在身,不能跟着国君远行,只好让郭重辛苦奔波,怎么可以说他胖呢?”
鲁哀公冷冷地说:“食言多了,能不胖吗?”后人推测,大概是三桓多次向鲁哀公许诺却又不践约,所以鲁哀公借此机会指桑骂槐。
好好的一场酒宴不欢而散,鲁哀公与三桓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公元前468年春天,勾践派大夫舌庸来到鲁国,要求与鲁哀公举行盟誓。越国虽为霸主,然而派大夫来与诸侯结盟,显然是不合适的。鲁哀公却很高兴地去了,而且要三桓全都随他参加。鲁哀公的用意很明显,想借越国的力量来压制三桓,为此不惜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