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孔子周游列国(第20/25页)
季孙肥问:“孔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冉求说:“他办什么事情,都要求名正言顺。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让老百姓知道,可以告诉鬼神,不会有任何遗憾。”
季孙肥说:“我想把他请回鲁国来,可以吗?”
冉求说:“如果让他做我这样的工作,您即使给他两万五千户的俸禄,他也不会来。您要用他,就不能把他当作一般人对待。”
这一年冬天,卫国大夫孔圉准备攻打自己的女婿大叔疾。事情的起因很狗血:当初,大叔疾娶了宋国公子朝的女儿为妻,按照买一送一的规矩,小姨子作为陪嫁,也嫁给大叔疾为妾。大叔疾对这个老婆不怎么感冒,但是对小姨子十分宠爱。后来公子朝失势,孔圉趁机挖墙脚,劝大叔疾休掉了老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大叔疾。没想到大叔疾对前小姨子念念不忘,又将她召回来,安置在帝丘附近,还给她盖了一所大房子,待遇等同于现在的老婆。孔圉知道后,气得火冒三丈,想用武力来洗刷家族的耻辱。
孔圉就是《论语》里提到的孔文子。孔丘称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家族里的事,他也免不了先问一下孔丘的意见。孔丘听说他要打内战,连忙说:“祭祀的事,我学过一些;打仗的事,我可一窍不通。”回来之后对学生说:“良禽择木而栖,木岂能择禽?”命令学生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孔圉听说之后,赶紧过来挽留。正在此时,鲁国的使者带着礼物到了,孔丘借坡下驴,于是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鲁国。
回来后,鲁哀公接见了孔丘,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在孔丘的一生中,已经记不起这是多少次被问及这个问题了,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这次他的回答是:“关键在于选好大臣。”
季孙肥也向孔丘问治国之道,孔丘说:“选拔正派的人,远离心术不正的人,这样的话,人心便会慢慢变好。”
季孙肥又问:“鲁国现在盗贼为患,您原来当过大司寇,请问有什么办法治理?”
孔丘冷冷地说:“如果你自己不贪财,就算你鼓励人家去偷盗,人家也不去。”
可想而知,季孙肥最终没有任用孔丘,而孔丘也没有主动提出要求。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旺盛的斗志,希望改变这个世界,即使遇到诸多挫折也从未轻言放弃。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子,他累了。
公元前481年,当人们把那头在巨野泽中捕获的怪兽送到孔丘眼前的时候,孔丘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用一种干涩的语调说:“看来我的理想真是不能实现了。”
据后人解释,麒麟是仁兽,是圣人出现的喜兆。然而当时天下大乱,战乱频仍,麒麟一出现便被俘获,孔丘伤感于周礼不兴,喜兆不应,因而有此一叹。
另外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孔丘回到鲁国之后,发奋修订《春秋》,希望《春秋》里的政治思想能够成为治国的理念,让后世君主开卷有益,让乱臣贼子感到害怕。“西狩获麟”后却心灰意懒,就此罢笔。当然,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只能姑妄听之。
其实,早在获麟之前,孔丘就曾经对学生说过:“黄河里没有出现八卦图,洛水里没有出现文书,看来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河图洛书被认为是隐藏着无穷的奥秘,特别决定天下兴亡气数的知识。孔丘一生中,很少谈及天命,也不谈论怪力乱神,然而到了晚年,却寄希望于河图洛书之类的超自然力量,真是让人唏嘘。
据说颜回死后,孔丘曾经说:“老天爷这是要了我的命啊!”获麟之后,他更是伤心欲绝道:“没有人能够了解我了。”端木赐当时在场,问道:“您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我不怨天尤人,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越学越高深,越学越孤绝,真正了解我的,看来只有老天了!”
有一天齐国传来消息,齐简公被陈恒弑于舒州(这件事马上讲到,在此不述)。孔丘斋戒三日,三次向鲁哀公请求讨伐齐国。鲁哀公说:“鲁国被齐国欺负很久了,您现在想讨伐它,可行吗?”孔丘说:“陈恒弑其君,齐国至少有一半人不支持他,以鲁国的力量加上齐国的一半,当然可行。”鲁哀公说:“您跟季孙肥去商量一下吧。”孔丘出来后,直接回了自己家。别人问起来,他就说:“我好歹也是个大夫,该说的话,不敢不说。”言下之意,我尽到责任就算了,没有必要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