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那鲜为人知的B面

胡林翼曾说,时人中写奏折的高手不过三人,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和自己。其实,李鸿章写奏折的水平十分高明,绝对是个高手。只是,胡氏说这话的时候,李鸿章尚籍籍无名,故未齿及。

咸丰二年(1852年),李鸿章在翰林院任职,清闲无事,成日泡在琉璃厂,以买旧书、搜古董消磨时光。一日,在海王村书店邂逅同乡某,某曰:“咦?您还跟这玩古董呢?咱们老家都快沦陷了,您还不想办法给朝廷递个折子,请万岁爷调派兵将去拯救桑梓?”鸿章当然知道太平军已攻入安徽,但觉得自己不过一个无用书生,除了干着急,哪有办法为家乡做贡献?一经点醒,他才意识到自己并非全无服务家乡的机会,于是,掉头直奔工部侍郎、安徽老乡吕贤基的府邸,建议他奏请皇帝救助安徽(鸿章当日尚无专折奏事的权限,故须借吕贤基的“马甲”,否则不能“上帖”)。

吕贤基一听,说,这是大好事,理应奏闻;只是,我手头工作多,忙不过来,这个奏折还是由你起草,我但署个名吧。鸿章回家,“翻检书籍,审察形势,惨淡经营”,花了一整天,写出一篇悲壮慷慨的长折。写毕,已是深夜,他遣人将折稿送到吕府后,倒头便睡。次日午后,鸿章起床—未经曾国藩调教以前,鸿章是从不起早床的,稍事梳洗,即奔赴吕府,打听此折的批谕。到了吕府门口,他却听到墙内“合家哭声”“如有丧者”,心中不由咯噔一下:难道,吕大人他……急命通报引见。甫登堂阶,吕贤基已“自内跳出”,满脸泪痕,悲号:“少荃,你害死我了!”鸿章一愣:难道请援也要被皇上责怪?欲问个究竟,话未出口,吕贤基已紧紧抓住他的手,道:“皇上说,这折子写得好,写得真好啊!皇上龙颜大悦,皇上要重用我,皇上他,他,他钦点我—回乡去杀贼啊!”鸿章这下全明白了。不待他做出反应—急切间他还真不知作何反应:恭喜?哀悯?鼓励?吕贤基又说了:“皇上瞧得起我,但我想不通啊!你,你,你,你得跟我一块儿去!”

次日,吕贤基奏调李鸿章同行,皇帝制曰:可。

奏折写成请战书,实非鸿章意料所及,然木已成舟,无法挽回,也只好满怀心事,跟着吕大人回乡去办团练。八个月后,二人在舒城被太平军围困,崩溃不可避免。李鸿章借口老父病重,脚底抹油,奔庐州;吕贤基独力支撑,被杀,谥“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