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第5/6页)

王温舒以前在广平时,完全了解河内豪强奸猾的人家,到他前往上任,九月份就到了。他下令郡府准备五十匹私马,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像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捕捉郡中豪强奸猾的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多家。王温舒上书向皇上请示,罪大的灭族,罪小的处死,家里财产全部没收,偿还以前所得的赃物。奏书送走没过二三天,就得到皇上的批准。处决犯人,竟至于血流了十多里。河内人都奇怪王温舒奏书,认为是神速。到十二月尽头,郡中没有人敢说话,没人敢夜间走路,野外没有引起狗吠的偷盗现象。那些少数没有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国,追捕抓来,正好春天到了,王温舒跺脚叹惜说:“唉,让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就够我办完事了。”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以及不爱惜人民到这个地步。皇上听说了,认为他能干,提升他任中尉。他治理政事还是仿效在河内的做法,调来那些有名的祸害、奸猾的官吏和他共事,河内的有杨皆、麻戊,郑中的有杨赣、成信等。义纵任内史,王温舒有所惧怕,还不敢任意行事。到义纵死了,张汤失败后,王温舒调任廷尉,而尹齐任中尉。

尹齐是东郡茌平人。从文书逐渐升到御史。他事奉张汤,张汤屡次称赞他廉洁勇敢,让他督捕盗贼,他要斩杀的犯人不回避权贵和皇亲。尹齐升任关内都尉,名声超过了宁成。皇上认为他能干,提升他任中尉,而官吏和百姓更加困苦不堪。尹齐处事死板,不讲究礼仪,豪强凶恶的官员隐藏起来,而善良的官员又不能很好地处理政事,因而政事大多废弛了,被判了罪。皇上又调王温舒任中尉,而杨仆因为执法严酷当上了主爵都尉。

杨仆是宜阳县人。他以千夫的身份当了小官。河南太守考察并推举他有才能,升任为御史,让他到关东督捕盗贼。他处理政事仿效尹齐,被认为行事凶猛而有胆量。他逐渐升到主爵都尉,地位是列于九卿。天子认为他有才能。南越反叛时,任命他为楼船将军,有功劳,被封为将梁侯。后来被荀彘所捆绑。过了很久,杨仆病死。

而王温舒又当了中尉。他为人缺少礼仪,在朝廷上昏聩糊涂,不善辩论,到了当上中尉才心情开朗。他督捕盗贼,平时熟悉关中的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豪强和凶恶的官吏全都又被他任用,为他出谋划策。官吏严苛查察,盗贼和凶恶少年就用投书和检举箱的办法,收买告发罪恶的情报,设置伯格长来督察奸邪的人和盗贼。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如果没有权势,就把人家看作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虽然奸邪的事堆积如山,他不去触犯;没有权势的人,就是高贵的皇亲,也一定要侵犯欺凌。他玩弄法律条文巧言诋毁狡猾的平民,来胁迫大的豪强。他当中尉时这样处理政事。奸邪狡猾的人,一定穷究其罪行,大多都烂死在狱中,判决有罪的,没有一个出狱的。他的属下官吏像戴着帽子的老虎。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内的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起来,有权势的人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治绩。他治理了几年,他的属官大多利用权力而富有。

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有一次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犯了小法被判罪免官。这时天子正想建造通天台,没有找到人主持这事,王温舒请求核查中尉下面逃避服兵役的士兵,找到了几万人可以用来劳动。皇上高兴,任命他为少府。调任右内史,处理政事和以前一样,奸邪之事稍稍被禁止。后来犯法丢掉了官职。后来又任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还和以前处理政事的做法一样。

一年多后,适逢讨伐大宛的军队出发,皇上下诏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吏华成隐藏起来,到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时,他犯的罪行严重到应当灭族,王温舒自杀了。他的两个弟弟以及两个姻亲之家,也各自因为犯了其他罪而被灭族。光禄徐自为说:“可悲啊!古代有灭三族的事,而王温舒犯罪到同时灭了五族!”

王温舒死时,家产累计有一千金。几年后,尹齐在任淮阳都尉期间病死,家产不足五十金。他在淮阳杀的人很多,到他死时,有仇恨的人家要烧他的尸体,家属偷偷把他的尸体运回去安葬。

自从王温舒等人用严酷凶恶手段处理政事后,郡守、都尉、诸侯等二千石的官员处理政事,大多仿效王温舒,而官吏和百姓更加轻率犯法,盗贼不断兴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地有殷中、杜少,齐地有徐勃,赵、燕一带有坚卢、范生一辈人。大的团伙到几千人,擅立名号,攻打城镇,夺取武器库中的兵器,放走死囚犯人,捆绑、侮辱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员,发布檄文,让各县为他们准备粮食;小的团伙有几百人,抢劫乡村的事不可胜数。于是天子开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主持消灭他们。但还是不能禁绝,就派光禄大夫范昆、各位辅都尉和原九卿张德等人穿着朝服,拿着符节和虎符,发动军队,以军兴法调兵攻打他们,对于大的团伙斩首竟到了一万多人,以及按法律杀死那些供给他们饮食的人,株连几郡,多的达到几千人。几年后,才略微捉到了几个大首领。但是走散的士卒逃跑了,又聚集成团伙,倚恃山川险阻抗击官兵,往往群居一处,对他们没有办法。于是朝廷颁行“沈命法”,说群盗产生而官吏没发现,或者发现而没有捕捉到规定数额的,二千石以下至小官员,凡主持这事的都被处死。那以后小官怕被杀,虽然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害怕捉不到,犯法被判刑又连累上级官府,上级官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盗贼更加多了,上下互相隐匿,玩弄法律条文,逃避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