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族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深明国家安定与动乱的道理,擅长辞令。屈原在朝内就和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以便颁发号召命令;在朝外就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为了争夺宠信,因而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楚怀王指派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诽谤他说:“大王委派屈原制订法令,众人没有谁不知道的。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怀王因此恼怒地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惜怀王听闻这样闭塞,让谗言谄媚蒙蔽了明智,奸邪歪曲伤害了公道,使端方正直的人不为世俗所容,所以忧愁深思而写成了《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类的根本。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反思本原。所以,劳苦疲倦到极点的时候,未尝不呼唤上天;极度伤痛惨恻的时候,未尝不呼叫父母。屈原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能来事奉他的国君,而谗邪小人却从中挑拨离间,这处境可说是困窘到极点了。诚信却受猜疑,忠直却遭诽谤,怎能没有怨愤呢?屈原写作《离骚》,大概是因为怨愤而产生的。《国风》中的诗虽然流露出爱慕美色的情调,但不至于淫秽;《小雅》里的诗虽然抒发了幽怨讥讽的感情,但不至于暴乱;像《离骚》这首诗,可说兼有《国风》《小雅》的长处了。在《离骚》中,从上古称述帝喾的事迹,至近代称道齐桓公的霸业,对中古表述汤、武的事功,用历史来讥刺时政。阐明道德的广博高深,治乱的同条共贯,无不详尽体现。他的文字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心志高洁,他的品行廉正。他运用文词拟写的虽是细小平凡的事物,而旨意却极其博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例,而体现的思想意义却非常深远。他的心志高洁,所以称道的都是芳香的事物;他的行为廉正,所以死也不为世俗所容。他远离污浊的世俗,在污泥浊水之中自我洗涤,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而游离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清白高洁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推论这种崇高的心志,就是跟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经被贬,此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相亲,秦惠王忧虑这件事,就派遣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了丰厚的礼物去投靠侍奉楚国,说道:“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相亲,楚国如果确实能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地听信了张仪的话,就跟齐国断交,并派遣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诈骗楚国的使者说:“我张仪跟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国报告楚怀王。楚怀王恼怒,大肆兴兵攻打秦国。秦国出兵迎击楚军,在丹水、淅水一带把楚军打得大败,斩杀八万楚兵,俘虏了楚军将领屈,乘势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地区。楚怀王就出动全国兵力,来深入攻击秦国,在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个讯息,发兵袭击楚国,一直深入到邓邑。楚国军队恐惧,就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终因恼怒而不肯援救楚国,楚国大为困迫。

第二年,秦国要割让汉中地区跟楚国议和。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而希望得到张仪才称心。”张仪听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却抵得上汉中之地,我请求到楚国去。”张仪到达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大臣靳尚,还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花言巧语。楚怀王竟然听信郑袖的话,又释放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在职,他出使齐国,等到回国后,就向楚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后悔了,派人追捕张仪,可是没能追上。

这以后,各诸侯国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枺。

当时,秦昭王跟楚国结为姻亲,想要和楚怀王会晤。楚怀王打算前往,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相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怀王前往:“为什么要断绝秦王的友好!”楚怀王终于出发了。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楚怀王的退路,就地扣留楚怀王,要求割让土地。楚怀王恼怒,不肯听从,逃奔到赵国,赵国不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然后归葬楚国。

楚怀王的长子楚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担任令尹。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到秦国去而不得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