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初是什么样?(第2/2页)

民国军阀,除了袁世凯之外,不是出身普通家庭,就是来自底层家庭,有着悲惨的早年。这是古今军阀的共同特点。军阀往往是旧秩序的受害者,在秩序更替的混乱期凭借枪杆子跃升而起。南朝开创者刘裕父亲早逝,家境贫苦,幼年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还曾因为欠款被人吊起来毒打,明显是底层的受压迫者。后梁的开创者朱温也是父亲早逝,母亲不得不领着三个儿子到大户家去当佣工,也是典型的底层出身。好在他们都赶上了乱世,把握住了脱离底层向上跃升的机会。比如刘裕就投身北府兵,开始戎马生涯。朱温成人后,勇猛凶悍,二十五岁时投黄巢,加入了唐末的造反大军。

元末割据苏南的军阀张士诚的例子,也能说明问题。张士诚出生于兴化一个穷苦盐民家庭。元朝食盐由政府专卖,对盐民的剥削很重,东南沿海盐民生活无着,还不时遭到台风侵袭,海水倒灌,生活苦不堪言。为了活路,张士诚十岁就开始和胆大的同乡一起贩卖私盐,维持生计。不消说,贩卖私盐是拿生命冒险的举动。身份低微、忍气吞声、苟延残喘的张士诚和曹锟、陆荣廷等人一样,是那个时代中可有可无的蝼蚁。这几乎是一切古今军阀的“原始面貌”。而成为军阀的手段,几乎都是参军扛枪。在乱世中,枪杆子始终是最强有力的政治资源。

我们认识军阀的原始面貌,不是为了激发对他们的同情甚至认可,而是思考:他们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狰狞的恶魔”?

“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忍受逆境,但如果想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权力。”这是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如果在权力前再加上限定词“没有监督”,那么一个快速从底层跃升而来的人就很可能迷失自我,被权力的负面因素所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