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意愿并不重要(第2/2页)
胤礽被废,夺嗣之争迅速白热化。各个有意皇位的阿哥,铆足了劲儿,展开了生死搏杀。
大阿哥胤禔最先跳了出来。他自以为是长子,言谈傲慢,咄咄逼人,不想遭到康熙的痛斥。胤禔又自作聪明,向康熙自告奋勇要去杀害废太子,结果反被重感情的康熙囚禁。大阿哥胤禔被明确排除在太子考虑范围之外。他转而支持八阿哥胤禩,并且向康熙推荐。
胤禩是各位阿哥中名声最好的一位。他出身低微,生母是奴婢出身,所以从小受到歧视。胤禩奋发图强,练就文武全才,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非常注意,且刻意笼络朝野大臣和士绅。人们对他评价很高,盛传“八王最贤”。康熙身边的重臣,也有向康熙推荐胤禩的。康熙的哥哥福全,临终前还郑重向康熙推荐胤禩,认为八阿哥可以继承大统。康熙对八阿哥的印象也很不错。
提前出局的大阿哥胤禔,在推荐胤禩的时候,特意提到太监张明德曾经给胤禩看相,认为他有天子之相。这触发了康熙的敏感神经。康熙最恨大臣和阿哥们结党营私,暗地龌龊。张明德看相一事,让康熙认为八阿哥胤禩暗中勾结宫廷太监,拉帮结派,对胤禩的印象大坏,还予以训斥。然而,还是有人冒险向康熙逆言,推荐胤禩。
针对诸位阿哥夺嫡之心纷起,大臣们在各位阿哥之中左右为难,朝堂上暗藏波涌,康熙多次、专门下旨,禁止人们谈论立嗣一事。不过,夺嗣一事,关系多少人的恩怨荣辱,人们该争的还要争,该斗的还在斗。康熙反复颁布圣旨,都没什么作用。毕竟,皇帝的意见并不重要。人们早学会了阳奉阴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