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编年(第2/4页)
1882年 以英法为首,欧洲列强掀起新一轮的殖民扩张。随后几年,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攫取大量殖民地。
4月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分离出结核杆菌。
1884—1885年 列强瓜分非洲会议在柏林召开。为避免在殖民问题上的冲突,会议划分了殖民地界限以明确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
1886年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卡尔·本茨(Karl Benz)申请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轿车的专利。
1887年 埃米尔·柏林纳(Emil Berliner)发明留声机。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电磁波。
1887—1890年 德国与俄国秘密缔结《再保险条约》,承诺如德国或俄国遭遇战争,另一方应保持中立。
1888年 赫兹发现了通信无线电,为收音机和电视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威廉一世皇帝逝世,享年88岁;新皇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继位100天便因癌症去世;威廉二世(Wilhelm II)继位,时年28岁。
1889年 鲁尔区和上西里西亚的煤矿区多次爆发大规模罢工。英国开始推进海军舰队现代化。
4月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奥地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中出生。
1890年 3月 俾斯麦在执掌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大权28年后辞职。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研发出抗白喉与破伤风血清。
1890—1894年 俾斯麦辞职后,海军大臣列奥·冯·卡普里维伯爵被选为继承者。他与把持帝国议会的中左派人士共事,不顾右翼民族主义组织“泛德意志同盟”的强烈反对,坚持德国从东非桑给巴尔岛撤军以换回英国霸占的北海黑尔戈兰岛。为帮助德国工业品出口,他与俄国达成贸易协定,极大地降低了关税。
1891年 法俄两国结成军事联盟。
德国剧作家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织工》问世。
1894年 德皇威廉二世批准海军参谋长提尔皮茨(Tirpitz)的扩军计划,着手打造一支绝对领先的海军舰队。
卡普里维首相被免职,霍恩洛厄(Hohenlohe)亲王继任首相。
1895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与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症研究》一书,该书成为世界第一部精神分析学专著。
1896年 “德国滑翔机之王”奥托·利林塔尔(Otto Lilienthal)驾驶自己发明的滑翔机发生事故身亡。
1897年 外交大臣伯恩哈德·冯·比洛(Bernhard von Bülow)提出德国有权要求“阳光下”的殖民地;德皇威廉二世前往伊斯坦布尔、巴尔贝克(黎巴嫩)和耶路撒冷等近东地区进行访问。
德国与奥斯曼帝国筹划“巴格达铁路”,期望加速奥斯曼帝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德国在近东的影响力。
8月 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瑞士巴塞尔(Basel)召开。
1898—1901年 英国在南非发动“布尔战争”,导致德国弥漫反英情绪。
1900年 首部制度化的《民法典》在德国颁布。
第一架齐柏林飞艇升空。
1901年 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设立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的五个奖项中,德国人赢得了其中的两个:康拉德·伦琴(Conrad Röntgen)获得物理学奖,埃米尔·冯·贝林获得医学奖。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首次发表(并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02年 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发明火花塞。
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04年 英法两国签署《友好协约》,力图遏制德国的膨胀和影响力。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拉开东亚扩张的序幕。
1905年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作曲的歌剧《莎乐美》首次公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表《相对论》。德国总参谋部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完成,该计划压缩了德国的战略回旋余地。因为该计划要求德军须将大军部署于西线,快速地逼迫法国投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俄国至少需要六周的时间才能将军队部署至东线。
1906年 7月 德皇威廉二世提议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芬兰比约克岛会晤,德俄结盟的提议失败,德国未能瓦解法俄同盟。
1908—1909年 英德两国被迫通过加税来加快各自的无畏级战列舰建造计划。英国财政大臣劳合·乔治(Lloyd George)的“刽子手”式财政预算案并未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还引起了英国的立法危机。德国首相伯恩哈德·冯·比洛也未能通过税收议案提高财政收入,不过香槟特种税保留了下来。
1908年 10月 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俄国遭受战败之耻。德国首相比洛表示要对奥地利保持不渝的“尼伯龙根忠诚”(Nibelungentre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