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执政府时期(第3/7页)

没有等待产生候选名单,两个新执政和卸任的临时执政就任命了六十名元老,元老随即宣布了一百名保民院成员和三百名立法院成员的名单,雾月18日政变的发动者像对待战利品一样,瓜分了国家的职权。在这个分权的过程中,自由温和派占据上风,因为波拿巴在保有势力期间,为了恢复元气,实行的是温和的、共和的政策。在公民对宪法进行投票时,1793年宪法获得一百八十万一千九百一十八张赞成票,共和三年宪法获得一百零五万七千三百九十张赞成票,而共和八年宪法则获得三百零一万一千零七张赞成票。普通民众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是否能得到安定,而非自己享有什么权力,1793年宪法只得到了下层阶级的拥护,共和三年宪法更差,甚至遭到了民主派和保王党的反对,而1791年宪法也是因为满足了人民的安定愿望,才获得普遍赞成,几乎是得到全国一致拥护。

为了满足共和国的愿望,体现表面上的温和,第一执政向英国提出了和解,但遭到拒绝。为了能在谈判之前为自己的政府增加筹码和胜利的光彩,波拿巴决定继续作战。为了激发全国人民新的热情,三执政联合发表布告,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了法国的荣誉而战。布告中写道:“全体法兰西公民,政府明白你们希望和平,政府甚至比你们更迫切地渴望和平。政府的初衷和所有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平。但英国政府拒绝与我们和谈,它以邪恶的政策来分裂法国,摧毁了我们的海军和港口,甚至试图从欧洲地图上将法国抹掉。如果欧洲大陆各国永远处在分崩离析的状态,英国便能垄断各国贸易,掠夺各国坐收渔利。为了达到这些罪恶目的,英国耗费金钱,施展各种阴谋诡计。为此我们必须掌握和平,但实现和平需要金钱、枪支弹药和士兵。政府希望公民们都能踊跃捐献,为保卫国家出钱出力!希望青年公民能奋勇参军,为了法国的荣誉,为了人类的神圣利益而拿起武器!”

意大利战争后的普遍和平

在上次战争中,波拿巴并未入侵荷兰和瑞士,这次战争他则把共和国的全部兵力集中到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方面。莫罗担任莱茵河方面军指挥,第一执政则亲赴意大利指挥作战。这次辉煌的战役在共和八年花月16日(1800年5月6日)发动,仅用了四十天就宣告结束。波拿巴之所以这么快结束战争,是因为担心自己初掌政权不愿长时间远离巴黎。奥军的梅拉斯元帅率领十三万作战部队占据着整个意大利,而共和军仅仅四万人。梅拉斯命他的副帅奥特率三万人留在热那亚,自己则带领其余部队进攻絮歇将军的兵团,进入尼斯后,梅拉斯准备渡过瓦尔河进占普罗旺斯。这时波拿巴率领部队越过圣伯纳德山口,直接插到了梅拉斯的背后,并于牧月16日(6月5日)进入米兰,将奥军夹在自己部队和絮歇将军之间。被切断战线的梅拉斯急忙折回尼斯,转向都灵,将司令部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希望通过战斗来恢复己方的联系。6月9日,拉纳将军在芒泰贝洛获得了一次光辉的前卫战的胜利;6月14日,马伦哥平原上进行了决定意大利命运的战争,奥军在这一天被彻底击溃。奥军强渡博尔米达河失败,被絮歇军和波拿巴军钳制得失去退路,在退出皮埃蒙特、伦巴底、教皇国属邦的所有驻地之后,奥军终于在6月15日到达了曼图亚以北。经过马伦哥会战后,法军完全占领了意大利。

十八天后,波拿巴返回巴黎。他的神速的军队活动和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令人民惊奇赞佩,法国上下举国欢腾,为即将实现的和平欢欣鼓舞,人们自发地举办了一次灯火会来庆祝,并且成群结队到杜伊勒里宫来拜望他。第一执政在获月25日参加了纪念7月14日的庆祝会。军官们呈献了从敌人手中夺得的军旗,波拿巴说:“你们回去后告诉士兵们,说法国人民希望能在共和国成立周年纪念日时宣布和平,在这之前,如果敌人仍旧阻止我们迈向和平,那么你们就再夺一些军旗,作为新的战利品。”实际上,实现和平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执政初期,第一执政特别注意安定民心,为了减少反对派,他让那些失势的党派进入政府,与那些放弃自己主张的派系和解,并善待他们的首领。在各派追求私利、纲纪松弛的时候,他这样做是很能奏效的。果月18日放逐的人,除了皮什格鲁、维约等几个保王党阴谋分子外都被召回;之后又任用了包括波塔利斯、西梅翁、巴尔贝-马尔布瓦在内的曾经被驱逐的人,这些人反对立宪更甚于反对革命。此外,波拿巴还拉拢了另一类的反对派。依据1800年1月27日的教务专约,旺代叛乱的最后几个头领,如翁热的圣洛本堂司铎、参加过各次暴乱的伯尼埃、夏提荣、多蒂尚、絮扎内等人,也都获得了宽宥。最后,布列塔尼的叛乱头子乔治·卡杜达尔、弗罗泰因拒绝波拿巴的和谈而被处死,至此,西部战事完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