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14页)

艾伯特亲王一去不返。他到了北京,在那里,他以流利的中文和对儒家经典的了如指掌震惊了天朝。就在他走后不久,接踵而至的消息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发动起义,砸毁打谷机,起义风潮席卷英国南部,血腥的巷战在半数欧洲国家的首都爆发。几天后,道光皇帝接到耆英的上书,建议将艾伯特这样有才能的亲王幽禁在中国,保障其安全。这一暴动是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中华帝国也曾经历过,但面对如此骚动的民众,不应心存侥幸。

于是,艾伯特亲王幽居在北京城中。他丢弃了英国人的装束,留起了满族人的长辫子,时光荏苒,年复一年,他对中国的经典日渐谙熟。他独自在中国生活,终日与佛塔为伴,垂垂老矣。在这金笼子里被幽禁了13年之后,他终于弃世而去。

在世界的另一面,维多利亚女王把自己关在白金汉宫寒冷的房间里,对她的殖民宗主不闻不问。英国完全由耆英治理,数不胜数的所谓政客匍匐着乞求与他做交易。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驾崩的时候,没有举行国葬,人们只是耸耸肩,带着讽刺的微笑看着这一中华帝国时代之前的最后一件老古董湮没于史册。

从圆明园中抢走的京巴狗

当然,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至多只发生了一部分。确实存在一艘叫“耆英号”的中国船只,它也确实曾在1848年4月驶入伦敦的东印度码头(见图1),但那并不是艘装甲舰,也并未载着一名中国总督到伦敦来:真实的耆英号只是一艘装饰华丽的木质帆船。几个英国商人几年前在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买下这艘小船,他们觉得,将它送回故国会是一大笑料。

维多利亚女王、艾伯特亲王和威灵顿公爵确实曾驾临泰晤士河畔,但并不是来给他们的新主子叩头的。相反,他们是作为游客来观赏在英国所见的第一艘中国船的。这艘船确实是以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命名的。但是,耆英并没有在1842年中国水师摧毁英国皇家海军后接受英国的臣服。真实情况是,他在那一年代表中国政府向英军求和。在此之前,一支英国海军中队摧毁了其所到之处的所有中国战舰,使中国的海防炮台寂然无声,封锁了联系京城和鱼米之乡江南的大运河,使京城陷于饥荒之中。1848年,道光皇帝确实统治着中国,但他并没有使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劳燕分飞。事实上,女王夫妇十分恩爱地继续生活在一起,维多利亚女王不时发点儿脾气,直到艾伯特亲王1861年辞世。实际上是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使得道光皇帝夫妇劳燕分飞。

图A-1 真实的耆英号:1848年成群结队的伦敦人划船争相观看。(《伦敦新闻画报》载图)

历史往往比小说更不可思议。维多利亚女王的同胞打垮道光皇帝,使他的帝国摇摇欲坠,为的是最具英国特色的事物——一杯茶,或者确切地说,是几十亿杯茶。在18世纪90年代,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南亚地区,将其视为自己的封地,该公司每年从中国运往伦敦的茶叶价值达2300万英镑。虽然利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中国政府无意于进口英国制造的商品作为交换,中国政府只需要银子。东印度公司感到筹措可维持贸易的资金颇为困难。当商人们意识到,不管中国政府需要什么,中国人民总会需要些别的东西时,他们感到欣喜若狂,那就是——鸦片。最好的鸦片种植在印度,而印度正是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范围。在广州——一处外商可以进行贸易的中国港口,商人们出卖鸦片换取银子,再用这些银子去购买茶叶,最后再在伦敦高价销售茶叶。

然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在贸易中同样如此。印度人食用鸦片,英国人则将鸦片溶于水饮用,每年大约消耗10~20吨(有些是用于镇静婴儿)。这两种食用方式只产生轻微的镇静作用,足以使古怪的诗人灵感大发,或者刺激公爵、伯爵们沉湎于酒色,但不足为虑。可是,中国人吸食鸦片。其中的差异,就好比咀嚼古柯叶和将其在烟斗中点燃吸食的差异一样。英国毒贩故意忽视其中的差别,可道光皇帝并没有,于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

这是一场稀奇古怪的战争,不久便演变成了个人对决——在道光皇帝的禁烟力将、钦差大臣林则徐和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舰长之间。当义律意识到自己行将失败,他怂恿英国毒贩向林则徐交出令人咋舌的1700吨鸦片,并向这些毒贩保证,英国政府将补偿他们的损失。毒贩们并不知道义律是否有权做出如此保证,但他们还是将补偿诺言照单全收了。林则徐收缴了鸦片,义律保全了面子,也维持了茶叶贸易,而毒贩们则为毒品得到了最高的补偿(加上利息和运费)。每个人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