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第2/4页)

事实上,每个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票投给谁,都是全程保密的,所以关于“朝鲜背叛”的说法,只是基于猜测。但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倾向于相信?是因为当时的国际背景,似乎很有说服力。

1992年8月24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交,这对中国而言是对外交往的重要一步,但对朝鲜而言,却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在中韩建交前,朝鲜采取了各种反对措施,但最终没有阻止中国走出这一步。

随着中韩建交,中朝关系开始迅速变冷。很多人猜测,作为报复,朝鲜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而不是和自己曾经有“牢不可破友谊”的中国。

但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而且,后面的投票结果显示,北京是以43比45票输给了悉尼,北京其实是输了两票(可以有弃权票),也就是说,就算是朝鲜不投给悉尼投给北京,最多也是打平。

于是,又有不少人猜测,还有哪个应该投给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最终没有投票给北京。

很多人又把目光放在了台湾。

4

持这个观点的代表,是台湾的李敖。

李敖认为,当时台湾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没有把关键的一票投给北京,理由是台湾当局在9月初做出公开声明:“北京申办奥运会,台当局立场认为其所具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可是投票是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个人决定,当局会尊重他的权利与决定。”

真的是吴经国没有投北京一票吗?吴经国在他2005年10月出版的《奥林匹克中华情》一书中,透露了幕后的故事。

在前往国际奥委会开会投票前,吴经国当时做出的表态是:“我这一票的考量有两大因素,第一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奥林匹克发展的利益。”

他对自己当时说这话的解释是:“环顾当时岛内政治环境的敏感、复杂,如果直接道出我所支持的对象,实非明智之举,而客观地提出我投出这一票的前提条件,自认不失为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好办法。”

吴经国还回忆自己在出发前,父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我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我了然于胸。”

最后,作为最有力的证据,吴经国当时把自己所写的选票用照相机拍成了照片。上面写着:“BEI JING”。

5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京最后以两票之差败北呢?

当时的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也是中国申奥代表团副团长的何振梁这样分析:

第一,当时埃及的奥委会委员和中国关系很好,虽然年纪很大,但表示坐着轮椅也要来投票支持中国。但临行前身体实在不允许,最终没有成行。

第二,保加利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是保加利亚共产党书记的女婿,表示一定要投票给北京。但投票前,保加利亚政局发生了变化,这位委员受到牵连,也没能参加投票。

第三,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在1999年时自己承认,当时作为澳大利亚奥申委的成员,他在9月22日投票选举的前夜,塞给了肯尼亚和乌干达的两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每人3.5万美元现金(据新华社1999年1月22电)。而非洲的这两票,原本被北京认为是“铁票”。

1993年10月1日,邓小平对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说:“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但要警惕有人捣鬼。”他说:“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拿到东西才算数,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

但北京最终没有成功申办,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止这些。

1993年6月10日,在投票表决前3个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案,反对在北京或在中国其他地方举办2000年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美国委员投票反对北京。接着,欧洲议会也通过决议,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9月17日,投票表决前5天,几家国际通讯社分别发出消息说,北京奥申委一位领导人(指的是申奥代表团副团长张百发,当时他是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在8月31日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使北京申办失败,我国会加以报复,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一时之间,国际舆论大哗。但事实是,张百发当时的原话是:“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

但是,澳大利亚电视台却把后面半段给掐掉了(后来萨马兰奇专门请何振梁开了新闻发布会澄清此事)。

霍英东的儿子霍震霆当时作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的一员奔赴蒙特卡洛,他后来回忆,外国记者向北京奥申委提的问题,多是政治性的,与体育无关,攻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