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第3/3页)

在参加的国家里,又有一个国家深深刺痛了苏联,这个国家,还是中国。

中国奥运代表团抵达洛杉矶机场,是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亲自到机场迎接的,据说他还激动地说了一句美国式的夸张的话:“你们拯救了奥运会!”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射落第一金,由此开始了中国的奥运会征程。

馒头说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这是《体育颂》中的一句话,作者是现代奥运会奠基人顾拜旦。

顾拜旦终身追求的目标,是让体育远离政治,让奥运呼唤和平。但是,随着现代奥运会关注度的逐步上升,它无可避免地会被政治盯上。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危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以色列运动员被当作人质最后被枪杀的黑暗一幕;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因为种族歧视问题,很多非洲国家抵制了这届奥运会;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是高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遭遇苏联等东欧国家的抵制;1988年汉城奥运会遭遇朝鲜、古巴、埃塞俄比亚和尼加拉瓜的抵制;直到1992年,冷战结束,巴塞罗那奥运会才实现了大团圆。

当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究竟应该怎么办?

很遗憾,直到现在,依旧没有一个圆满的解决答案。

事实上,当一些政治行为发生在奥运舞台上时,背后牺牲的,是为之辛苦四年的运动员的利益。

美国总统卡特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之后,就在运动员和教练层面引起了反弹,最终他只能把美国原本打算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邀请到白宫做客,并颁发纪念性的金牌。

当澳大利亚宣布加入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列之后,当时只有16岁的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丽莎·福雷斯特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知道,阿富汗战争是不对的。任何国家都不该入侵他国。但是,作为一个16岁的孩子,我的理解是,苏联发动入侵后,7个月过去了,整个世界都不理不睬。为什么奥运会突然成了发表意见的舞台?”

是啊,为什么呢?

或许,有时候你只能倒过来想:如果没有奥运会作为一种态度的表达舞台,难道还真的用飞机大炮对抗吗?

体育好歹成了一个窗口和缓冲。

很无奈,不是吗?

读者评论

何家杰:看到丽莎·福雷斯特的话,立刻泪目。我们都这样,面对暴力与不公,没有抗争的勇气,却要以他人的牺牲来成就自己的高尚。说人家战争不对,然后集体沉默,最后牺牲掉运动员的青春和荣誉,表明自己的正义。歹徒作恶,“键盘侠”怒斥社会太冷漠,现实中却是那袖手旁观的一员……

飛:历史上没有一次非正义战争会最终取得胜利,非正义战争始终会遭到全世界人民唾骂,更会激起被侵略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德国不例外,美国不例外,日本不例外,苏联也没有例外……中国在这两次奥运会上的选择非常明智,不仅给了苏联人一记耳光,也给了美国人一颗糖。

刘小小:是苏联人自己觉得伤心,所以让米莎熊流泪了吗?(作者回复:我觉得苏联人可能当时表达的是“客人要离开了,我们依依不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