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男”安倍仲满的海外留学之路——赴唐留学生(第2/4页)

押使的下级是大使,你们的大使叫大伴山守。再下一级是副使,叫藤原马养。然后下面还有判官、录事[124]等行政和外交官员,他们都可以在船上发号施令。至于你们这些留学生,还是乖乖听话比较好。

拜过鬼神,拜过国王(日皇还嘱咐了几句“你们到大唐以后要恭恭敬敬的,别惹人家嫌弃啊”),你和阿倍仲麻吕领了朝廷发给的学费和生活费,每人四十匹、一百屯绵、八十端布。你们随身带的仆人也可以各领到一小笔生活费。

四五百号人上船从九州南下,要航行三十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中国大陆。途中几乎肯定要遇到台风、海啸、巨浪、沉船……你死死抓住阿倍,把他当个救生圈就行了。

好不容易漂上岸,你们集齐幸存者,点点人头。还不错,主要官员都在。那些水手工匠是不用上京的,留在本地等着,押使多治比县守带领行政官员和你们这些留学生先去本地官府报备。

这时候,您开始感觉出了您和阿倍仲麻吕之间的差距—他的唐言,也就是中古汉语学说得很好,可以当个译语人用。您呢,虽然在竞争留学生时也学过必修课唐言,但是只能说是哑巴汉语,笔谈还行,张嘴就一股味噌腔,被人笑死了。

好在使团里除了留学生会汉语外,还有专门的译语人,其中很多来自新罗,他们充当海东诸国与大唐之间的语言翻译很久了,也深懂门道。你们团长押使面见唐朝官员以后,一张嘴道:“我大日本天皇有诏……”新罗译语人听完之后对唐人转述,就成了:“东海日本国藩王上奏天朝……”

只要你们懂汉语的留学生闷声不语,双方就皆大欢喜。交换文牒,互赠礼品,当地官府给你们开具了“公验”,说明这一行几十人是过海漂到本地上岸的使团,已经验明身份,并非内地逃奴奸佞,现往长安朝见天子,过路守捉关卡不必留难云云。

你们拿了这道文书,就可以上路往长安走了。同时,当地官府也会派出信使,乘驿骑飞报长安,日本国遣唐使团又来啦!

长安朝廷接到报告以后,一般会先下令,让沿途官府对使团给予照料,别让人家好不容易漂洋过海上了岸,却饿死在前往长安的半路上。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接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这是那些押使、大使的活动,像你和阿倍仲麻吕这样的留学生呢,待遇就没这么好。你们进了京,向负责接待的鸿胪寺说明来大唐求学的目的,鸿胪寺官员顿时就犯了难,摸着胡子告诉你们,这得等等,他们要去问国子监有学生空额没有。

唐朝的中央大学—国子监,下设六个分院,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这其中,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学习的内容都以儒家经书为主,这三个学院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理解为本科、硕士、博士。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子孙和民间优秀人才,最多时学生额有一千三百人;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孙,最多时学生五百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最多三百人。

这三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旬考、月考、季考、年考和毕业考。毕业考成绩优秀而又愿意继续学习的,四门学生可以升级为太学生,太学生可以升级为国子学生,国子学生可以……没得升啦,国子学最多让你吃九年闲饭,九年过后踢你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了有官做,考不中踹回原籍饿死活该。

至于其他三个学院,都偏重职业技能教育一点儿。律学院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书学训练书法和普通话,算学教你学数学搞经济,这些在当时都被正经读书人看不起,一般留学生也不会去这三个学院就读,最多选修旁听一些课程,所以就不细说了。

作为留学生,在大唐受到一定优待,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学读书,不必经过四门学那一级。不过,当然啦,这个前提是你们要通过鸿胪寺、礼部、国子监这几个部门的考察审核,认为你的水平足够直接入学听课。否则连唐言都听不懂的洋鬼子,去蹲着听老夫子们摇头晃脑念经书,那不纯属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吗?

有一年新罗国一次来了两百一十六名留学生,最后只有七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余两百多全被轰回本国;还有一次渤海国出来十六个学生,刚走到山东那边,就被踹回去十人。你当进入世界最高学府是件容易事?

为什么名额控制得这么严格呢?因为你一旦被录取入学,国子监会给你免费分配宿舍,每天免费供应饮食,仅收取少量的象征性学费(当时叫“束脩”)。入国子学和太学,每人交纳三匹绢,入四门学交二匹绢,非官员子弟还有贫困生减免政策,跟那三个职业学院的学生一样交一匹绢就行了。还要再集资凑些酒肉请老师们吃吃饭,之后短则六年,长则九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你们就可以一直在国子监里混吃混住了。食堂多做点儿饭还好说,主要是宿舍容量有限制,必须有一批学生毕业搬走了,腾出床位,才能再招收新生,所以人数一定要卡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