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元稹、白居易做同事吗?为您指点一条升官之路——唐后期文官仕途(第2/4页)

您又想掀桌了?“老子一路过关斩将辛苦考了这么多回,才能当个九品芝麻官、图书管理员?”

您就别不知足啦,回家瞅瞅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的反应,所有人都羡慕死您了。唐朝考上科举的文人,一当官就能做“校书郎”的,或者当个比“校书”还略低一级,但工作性质类同的“正字”[101],都是最良好的出仕起点,前程远大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校书郎”的工资收入不错,社会关系简单又有地位,没那么多繁杂事务和必需支出,所以生活清闲又优裕。您听听白居易当上“校书郎”以后怎么说: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一个月只上班打卡两次,剩下时间都自己支配。)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连他家马都能独占一个房间住。)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每个月光俸钱收入就这么多,还不算发的大米之类的实物。)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102]

第二,“校书郎”能随便翻读朝廷藏书,进一步丰富自己学识,这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价昂贵的社会,是一件特别令文人羡慕的事。

第三,“校书”和“正字”虽然是最低品级的小官,但驻在京城,又离“台阁”,也就是中央权力机构很近,上面有个风吹草动,容易得知消息,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比如公开上个奏章。如果一道奏疏被天子或者宰相看中了,机遇来到,可以立刻飞黄腾达。

要是这么说您还不能理解,那我们来看一个不太好的出身起点,也就是考试成绩不佳或者不通过科举考试或祖荫,而是从所谓“杂途”“流外”[103]出身当官的那些人。

他们一般会去当个县尉,跟“校书”“正字”一样是九品官。但是,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县(比如首都长安所在的长安、万年两县,或东都洛阳所在县,以及跟这些重要区域紧邻的县)之外,如果一个士人当官后第一个官职是比较偏远普通的县尉,他回家时八成眼神黯淡、脸上无光,跟老婆大吵一架的概率很高。

这种县尉,要做具体实务工作,可能去分管收税、押囚、组织劳役、迎送长官等繁杂困顿的工作,所以被清高的士人看不起。李商隐同志就当过县尉,看李县尉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跟“校书”真是有天壤之别。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104]

而且,如果当了一个化外蛮荒之地的县尉,比如岭南广州那边的吧,往往要花上大半年时间全家人才能都搬到那边去住。为什么?因为正常情况一任官要当四年,交通不方便又不可能经常探亲,两地分居久了,不怕老婆红杏出墙吗?

因为这样种种麻烦卑屑之处,有些文人被授偏远县尉职务以后,打死也不去,宁可辞职不干了,回起点重新练级。

所以说,您这个一出仕就当了“校书郎”的,别再埋怨啥了,老实上任去吧。如果您坚持一考上状元就得当四五品官,那敬请穿越狗血小说,唐朝不适合您。

“校书郎”的工作非常悠闲,不过您也得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径和名声。不指望您能整理出多少皇皇巨著来,但是您也别带着狐朋狗友们进图书馆吃烧烤,顺便再失个火,烧光一百万册藏书。要知道还有一个“官员考课”的制度在那里等着您呢。

考课,也就是现在的工作考核,内容大致包括品行、官声、工作成绩等,标准是德、慎、公、勤,吏部专门有一个司是干这个的。每年根据考核结果把官员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当面宣布,被考人不服可以申诉,考核结果记录到各人档案里,考绩高的涨工资,累计升官,考绩差的罚工资免官,中等的一般继续留任。

这样过了四考,也就是四年以后,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官员调整。四年考绩都很好的,升官去了,考绩都很差的免职回家,这个您能理解。但是像那些中等或者中上等的官员呢?继续留在原职位干同样工作吗?

这您就错了。唐朝特别是后半期制度,官员做满一任(四年)以后,自动进入下岗再分配状态,先回家等着,等吏部再给您安排一个新职务。这个等待的时间因人而异,从一年到十二年不等,这也叫“守选”。如果想缩短“守选”时间早点儿有个新职务,那您要么声气大,要么背景深厚,要么多给吏部主事官员塞点儿钱吧。

您这个新任“校书郎”,要想持续当官拿工资,成本最小的方法就是在任期间拼命交际,把自己的名声远远传扬出去。这样当四年期满,或者还没等到四年任满,很可能就有外地的节度使、观察使来聘请您去给他当幕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