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本朝拒收银两,有诚意请背来50斤铜钱——货币(第3/6页)

啥腰缠10万贯,骑大力神运输机下扬州,啥李大桶斗酒诗百篇……知道文人们有多坑爹了吧。好啦好啦,别哭啦!

 一边抹眼泪,您一边慢慢喝这十杯好酒。没啥可干的,手上还有几枚刚从背包里抓出来的铜钱,就仔细看看这种在唐代最最通行无阻、喜闻乐见、老幼皆宜的流行货币吧。

穿越以来,您看啥都陌生得很,处处碰壁,现在看着这些铜钱,终于感到了一丝熟悉和亲切。这些就跟您穿越前在电视剧里,或者在啥啥文化街、假古董摊上见过的那些铜钱差不多,外圆内方,直径八分,成分有铜、锡、铅,铜多一点儿颜色就偏红,锡多点儿就偏白,重量就是重“一钱”(后世通用的一钱这个计重单位,就是以唐朝的铜币为基准的),钱中央的四方孔洞周围,还铸着四个纯正的欧体字,您上下左右地一转脑袋,读出来:“开元通宝。”

“原来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的钱啊。”您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十分佩服自己知识渊博,却见酒店店主投给您一个有气无力、见怪不怪的淡定眼神,忙人家自己的事去了。

怎么了?哥又说错了?难道唐玄宗李隆基不是有一个叫开元的年号吗?难道这些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制造的吗?

还真不是。

只要您穿越降落的时间,是唐朝开国第四年以后,那就能看见满大街的开元通宝了。当时的年号是唐高祖李渊的“武德”,他老人家给自己铸的钱取名开元通宝,是“开辟新纪元、走进新时代”的意思。所以,唐代既没有武德通宝,也没有贞观通宝,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武则天,还是后期德宗、宪宗、宣宗当政的时候,市面上流行的一直都是开元通宝。嗯,偶尔您也能见到一些乾元重宝、大历元宝,这些倒是年号钱,但是发行量很少,不占重要地位。

把几枚开元通宝放手里翻来覆去,您又发现了个稀罕事:有一两枚钱币背后,刻着半月形印记,还有刻星星的,也有光板啥都不刻的,这有什么讲究呢?

这个是唐代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很多皇室八卦秘闻的出发点。

比如说,武德四年(621)开始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工匠们先用蜡造了几枚样钱,送给当政者过目。那时候朝廷里最大的官是身为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蜡样到他手里,他那后来被封谥“文德皇后”的妻子长孙氏也在身边,小两口一起欣赏,长孙氏拿起一枚蜡钱来细看,结果不小心用自己的长指甲在钱背上掐了一个半月形痕迹出来。

李世民大手一挥,我家娘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蜡样就这么还回去了,工匠更不敢乱改,在蜡钱外面做了泥坯子,往里浇铜汁,铸出来的这部分铜钱就跟蜡钱一样也带了半月形印痕。

这个故事是初唐的版本,到了盛唐,故事男主角换成玄宗李隆基,女主角换成杨贵妃,情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情节类同,但主角是鬼的版本,说那长指甲属于李渊的老婆—李世民的妈—“太穆皇后”窦氏,因为这位老太太在唐朝建立的时候已经死了好多年,所以……

拍肩,赶紧喝几口酒暖胃驱邪吧,其实我讲鬼故事也是为了帮您消化这十杯好酒啊。咳,根据现代学者们的正经研究,这些钱币上的星星纹、新月纹,可能跟西域胡人们信奉的宗教有关。大量带月纹的开元通宝,在安史之乱后开始流行,而当时造反的安禄山有自己的铸钱炉,他的造反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宗教手段。总之这些都是没啥关系的闲话,扯来给您下酒好了。

说点儿正经的,您现在怀里揣着99两黄金,背上背着5贯又700文钱,想在唐朝败家一番,那么这些货币都能买到啥呢?

第一,我劝您先买上两个强壮能干的奴仆,帮着背货币扛东西。您说您做不出买卖人口的事?这没办法,入乡随俗嘛,您在唐朝要找个临时雇工扛活,可比买奴婢困难得多。如果您实在绕不过自己的正义道德感那一关,您可以先买了他们,干完活再立字据把这些奴仆“放良”,让他们恢复自由民身份,也算做了件好事对不?

至于奴婢的价格,也是根据不同时间、地区、条件相差很大。一个绝色婢女可能叫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钱,也有体弱蠢笨的奴婢给两三贯钱就卖。您要买的这种健壮男奴……大概是每个5万文钱吧,50贯。您花17两金子,应该能买到两个健奴。

第二,解决交通工具问题。您如果想自购动力强劲的名车(一头壮牛+一辆双轮车),得花30两金子(200贯钱)。舍不得了?那您打的雇车吧,价格大概是每载重1斤行走一里路,花1文钱,而且的哥不打表,需要上车前先谈好价钱。

第三,跟穿越前一样,您要在帝都买房子呢,就十分苦逼。长安居,大不易,地段不错的房子至少也得卖500贯钱,您那百两金子将将够,再追求豪华装修就力不从心了,茅草棚黄土地先住几年再说吧。(您说您大老远的穿到唐朝去干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