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累了想坐会儿?抱歉,您可能找不到椅子哟!——坐具(第2/2页)

当然,不用围幕的后果可能是招来一堆乡人乞丐密集围观。

不用理他们,人全到了,酒食也准备好了,我们坐下开宴吧。嗯,坐……坐哪儿?

同样,如果主人家是个率性简约的复古爱好者,那席子毯子一铺,各人座位就划定了。或者再高级点儿,给每人发一具胡床,也就是我们现代还在普遍使用的马扎子,各人坐着小马扎,面前摆上食案,一边看风景聊天,一边各吃各饭。 

在唐代以前,郊游群众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觉得这种“各吃各饭”的分食制不够热闹欢乐。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饭局变成了这样子: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无区别了,大家的饭菜全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宽又长又大的坐具,您按传统规矩叫榻也行,我觉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观形象。

入席以后,客人们围坐在桌边板凳上,那些守礼节的可以盘腿打坐,洒脱放诞的垂腿而坐,不守礼又不敢洒脱的盘一腿垂一腿……总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盘盘碗碗里的饭菜,由“分食制”变成了“合食制”,并且延续到今天。 

以上说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饭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们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里娘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慰问:郎君辛苦了,是跪铁板席,还是跪胡床,还是跪坐墩,自己选吧。 

唐代前期大户人家内室里,除了坐榻、坐床、坐席以外,还有一种现代常见的坐墩,当时叫“笙蹄”,或瓷或木,圆桶状或月牙状都有,算是最早出现的高足坐具。家中妇女平时在榻、床、席上坐着的时候,都是盘腿的,只有在使用这种坐墩时,才能垂下双腿,舒筋活血。

不过呢,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由晚唐至两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经广泛普及,社会礼制仍然普遍认为,最端庄规矩的坐姿,还是最难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盘腿胡坐,最后才是显露出腿部线条的垂足坐。特别是对于受礼制要求苛刻的妇女们来说,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种家教不好的表现。

总之,唐代是一个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过渡的时代。前期还是以榻、床、案等低矮家具为主,长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后期接近五代十国的时候,带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时,甚至到两宋明清,供人盘腿坐的榻也没有绝迹,还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地使用着—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大热的“罗汉床”,就是一种供人盘腿趺坐的榻。 

所以,某些古装电视剧里,无论汉唐三国哪个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乱飞,固然是胡编乱造,但某些号称“纪录片风格”的正剧复古复得过了头,贞观开元年代的皇宫里还在坐地席,睡地垫,那也是一种误导。矮足家具虽然矮,那也是家具对不,有材料、有架构的纯天然木料,环保工艺,纯手工打造。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高启安.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敦煌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