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第2/5页)

与中国历史相比,日本的历史并不长。中国的大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37年(大约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基奥普斯建金字塔的时期),而日本的最早纪年不过始于公元400年。那时目前所谓的日本族已经出现了。其实,严格说来,并没有“日本人种”,正如英国人一样,日本人也是一个混合民族。日本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阿伊努人,后来被来自中国南部和马来半岛、中国中部、满洲和朝鲜的三批入侵者逐渐驱赶到了比较偏远的北部岛屿。因此,日本最初的文明其实是中国文明的延伸,日本人的一切,都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

当日本仿效中国皈依佛教时,两国关系就更密切了。当一种新教义代替了旧教义时,新教义不可避免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原教义的影响。所有传教士,不论他传播的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或佛教,都应懂得这个教训。

日本

公元6世纪,第一位佛教高僧到日本传教。他发现日本创立了一种本土宗教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他们需要的宗教体系。该本土宗教叫“神道教”,来源于“神道”一词,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圣的道路”。较之于亚洲普遍流行的鬼神崇拜,神道教高雅得多。它认为世界是一种不可毁灭的力量,教导人们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作所为负责,因为不管这结果是多么微不足道,它永远是个结果。日本现在的国教就是佛教与神道教的混合产物。神道教特别强调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日本人与英国人一样,也是岛上居民(未必是孤僻的人)有一种非常真挚而且根深蒂固的信念,即认为他应该对他的国家负有某种非常明确的责任。神道教还强调尊崇祖先,但这种尊重和恭敬在日本没像中国那样发展到荒唐的地步。偌大的中国,把大量土地变成了大量的坟墓——死人统治着活人,坟地占据了本应是生产粮食养活活人的土地。

然而,中国文明与日本文明出现巨大分歧,已经是16世纪晚期的事情了,当时日本国内诸侯割据,拥兵自重,对天皇的重视还不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对其皇帝的尊重。各派势力在经过一段无休止的争吵和战争之后,政府终于被一个铁腕人物控制了。

在遥远的欧洲,800年前,古法兰克国王的男总管们把他们的主人推进了寺院,而自己行使统治国家的权利。因为这些总管们比那些国王们更精于统治之道,所以没人对此提出异议。日本人民受够了几乎长达400年的内战,只要能得到安宁,他们并不关心谁来当统治者。因而,当帝国的总管,富有且颇具影响力的德川家族首领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时,他们并不反对,也不出来奋起捍卫正统的君主。这位日本大管家宣扬天皇是地球上的某种神灵,是全日本人的精神之父,但他又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那么完美,就像西藏的喇嘛一样,所以他的真面目永远不能在其臣民面前显现。

这种格局维持了几乎整整两个世纪。幕府将军们(就是众所周知的对那些统治者们的称呼,相当于美国的“总司令或最高总司令”)在东京统治国家,而天皇居住在京都寂静的宫殿,在豪华的屏风后面消磨光阴。在幕府统治时代,日本建立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完善这一新制度的细节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制度对日本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到今日,已经经历了近80年的工业化的日本,本质上依然是封建主义者。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他们的欧美竞争者们截然不同。

1600年后,日本社会明显地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社会集团,最高层是“大名”,由封建贵族成员组成,是大地主;第二阶层是武士,即世袭的斗士,相当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所有其他人属第三等级,即平民。

这一制度并不理想,但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广大老百姓从未对政府的任何理论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所有平民百姓关心的是:这个政府行吗?能给我安宁与和平吗?能确保我辛苦劳动换来的果实确实属于我,没人能非法夺走它吗?在两百多年里,这一制度一直运转得很好。幕府将军是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天皇被视为国家的精神领袖。大名和武士被迫坚持遵守着非常严厉的贵族信条,那就是恪尽职责。如果不按宣誓的规定行事,就得在最庄严的剖腹仪式中剖腹自杀。

昔日日本

那时日本人口开始过分拥挤,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他们向来非常有节制而且节俭,不奢求太多。大自然似乎也是个忠实的朋友,发源于荷属东印度北部赤道地区的黑潮(即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流的旁支)先流经菲律宾,然后又跨越太平洋赐福于美国的西海岸,这股暖流使日本的气候温和适中。同时,另有一条狭窄的寒流正好流经日本东海岸不远处,使得日本没有加利福尼亚那样温暖潮湿。不过尽管如此,日本的气候也还是要比中国大陆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