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西部高原(第3/6页)

英、德两国刚就此事达成协议,法国也要坚持在未来的铁路收益中分得一杯羹。最终,它获得了在小亚细亚北部的铁路控制权。由于那里的特拉不宗是亚美尼亚和波斯的出口港,当时还没有便捷的通往西方的交通线,所以外国工程师们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勘测地形,准备再修建一条铁路。就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雅典殖民地的希腊哲学家们首次对人类的本性与世界的起源进行探讨;还是在这里,庄严的教会将宗教信仰赐予了世人,这个信仰已经支撑欧洲人生活了1000年;就是在这里,塔尔苏斯诞生了圣徒保罗,他在此不知疲倦地布道救人;这里还是土耳其人与欧洲人为争夺地中海控制权而搏斗的战场;也是在这里,一位阿拉伯赶驼人(指穆罕默德——译者注),在一个被人遗弃的沙漠小村产生了要做安拉唯一的使者与先知的梦想。

按照计划,这条铁路避开了沿海地区,绕过那些古代和中世纪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港口——阿达纳、亚历山大勒达、安蒂奥克、特里波利、贝鲁特、蒂雷、西顿,以及巴勒斯坦岩石海岸上唯一的港口、主要为山区进出口货物的雅法,投身到大山之中。

当战争爆发后,该铁路正如德国人所希望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条铁路采用了德国人最好的设备,再加上德国在伊斯坦布尔还停泊着两艘大军舰,因此土耳其人经过最实际、最认真的“考虑”,还是决定加入了同盟国。在其后的四年中,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条铁路建得恰到好处。因为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海上和西线,当西线全面崩溃之后很久,东线还固若金汤。让世界感到奇怪的是,土耳其军队在1918年的骁勇善战丝毫不逊于他们的塞尔柱祖先(土耳其人的一支,13世纪前期达到鼎盛——译者注)。1288年,塞尔柱土耳其人征服了整个亚洲之后,又将他们渴求的目光投向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君士坦丁堡那坚不可摧的城墙后面。

欧亚大陆桥

直到那时,这片多山的高原还相当富饶。因为,小亚细亚尽管也是欧亚大陆桥的一部分,但它从未遭受过亚美尼亚和波斯的伊朗高原的厄运。这主要是因为,小亚细亚不仅是最好的商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印度和中国通往希腊和罗马的商道终点。当这个世界初现峥嵘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活动和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并不在希腊本土,而是活跃在西亚各城市,这些地区当时已经是希腊的殖民地了。就是在那里,古老的亚洲血统与欧洲新的民族融为一体,产生出一个举世无双、睿智和敏捷出众的混合体。即使在现在声誉不佳的地中海东部各民族中,在买卖公平、忠诚老实等方面声名狼藉,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窥见那古老血统的品格。因为,数百年来,它始终面对众多强敌而立于不败之地。

塞尔柱王朝的土崩瓦解是不可避免的。这支没有人性的退化的军队永远处于四面楚歌声中。今天,昔日辉煌的奥斯曼大帝国只剩下了这个小小的半岛。不可一世的苏丹们也不复存在了。他们的祖先在亚得里安堡居住了近100年后,终于在1453年离开了这座城市,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当时,他们还统领着整个巴尔干半岛、匈牙利全境和俄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长达400年暗无天日的拙劣统治导致了泱泱帝国的毁灭以及今日土耳其的颓败。而今,这两座古都成为土耳其人在欧洲仅存的领地。君士坦丁堡,那个曾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充当俄国南部谷物集散地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商业垄断城市;还是这个君士坦丁堡,曾备受大自然的青睐,其海港拥有“黄金角”“富饶角”的美称,港口鱼虾成群,足以养活天下人,如今,却已经沦为一个三流省会城市。战后,力图重整河山的新土耳其国家领导人明智地意识到,由于君士坦丁堡已经破败,城中变成了一个民族大杂烩,里面充斥了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斯拉夫人和十字军留下的各种社会渣滓以及东地中海沿岸形形色色的人种,因此已不适合重振土耳其民族昔日雄风,无法再完成使他们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任,所以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选择了一个新都,这就是君士坦丁堡以东200英里,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中的安卡拉城。

安卡拉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400年,曾有一个叫做高卢的部落生活在这里,就是这个民族,后来占据了法兰西大平原。安卡拉就像重要商道上的其他城市一样,也曾饱经沧桑,历经几度荣辱兴衰。十字军曾占领过它,鞑靼人也曾蹂躏过它。甚至到了1832年,一支埃及军队还曾摧毁过这里整个城区。但是,就是在这个地方,凯末尔·帕桑决定建立新都,光复故国。他排除了一切困难,他把不能同化的成分全部清理出去,用居住在土耳其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换回了在这些国家居住的土耳其人。他还出色地重建了军队,并同样出色地为土耳其恢复了信誉。凯末尔使土耳其不断受到世人关注。只是,经过15个世纪的战乱与政荒,安纳托利亚大山能否引起华尔街金融投资家的重视还很难说,因为他们要寻找的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