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强国或陆上强国(第2/7页)

意大利以其幸运的地理位置征服了整个已知的世界,但是正是这个位置使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瑕疵。这个在火山喷发中诞生的国家,将时刻面临着它的“生身之母”的死亡威胁。因为,意大利不仅是个拥有月光下的废墟、橘树、曼陀林音乐会和如诗如画的农庄的文明古国,它同时还是一个以火山喷发而闻名于世的“火山之国”。

每一个年满70岁的意大利人(在这里活到70岁是很容易的,因为笑声与礼貌已成为天性,就像在一些令人不快的国家,苦笑和粗野是那样的自然而然一样)在被恭敬地送入家族墓地之前,肯定都曾亲身经历过至少一次大地震和两次小地震。仅在1905—1907年间,地震仪(最可靠的仪器,我希望所有的仪器都能像它那样精确得可怕)就报告了300次地震。在其后的1908年,整个墨西拿就被地震完全毁灭了。如果你需要一些重要资料(数字往往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下面就是有关卡普里岛对面的伊斯基亚岛的地震记录:

仅仅该岛发生地震的年份就有:1228年,1302年,1762年,1796年,1805年,1812年,1827年,1828年,1834年,1841年,1851年,1852年,1863年,1864年,1867年,1874年,1875年,1880年,1881年,1883年,等等。

几百万年的火山喷发,使意大利广袤的大地逐渐被层层凝灰岩所覆盖。这些凝灰岩是从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灰构成的一种软质的岩石。这种火山凝灰岩层是多孔的,渗透性非常好,对整个半岛的景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火山凝灰岩覆盖了不下4000平方英里的土地,包括罗马古迹的那7座小山,它们也是由硬结的火山灰堆积而成。

史前的火山喷发还能造成其他的地质演变,使意大利的土壤层极其脆弱而变化多端。纵贯整个半岛并将它一分为二的亚平宁山脉,大部分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这种软质的石灰岩覆盖在年代更久的较为坚硬的岩层上面,非常容易滑动。古意大利人对此十分了解,所以即使在没有火山喷发的时候,他们也习惯于每20年就考察一下地界,查看一块大地产的尽头和另一块大地产的开端的石头标记,看看石头是否还在原处。对于现代意大利人,他们都要被教导去认识他们的土地,因此,每当铁路变形、道路断裂,或者一个村庄从可爱的绿色山坡上翻滚而下时,他们就认识到土地的滑动过程(这个过程,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你访问意大利时,你会惊诧于这里会有那么多的村庄位于高山顶上。通常的解释是:古代居民是出于安全考虑才避居“鹰巢”。然而,这其实只是次要的考虑。他们住在很不舒适的山顶上面,远离山谷的水井和便利的交通要道,主要是为了避免遭遇滑坡的死亡危险。在山顶,古老的地质岩层往往暴露在表面,形成坚固的地表,为以后的居民提供了永久的居所。山坡松软的石灰岩地表,就像流沙一样不安全。因此,那些远观如美丽图画的村庄,你一旦住进去,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

这一切将我们引入对近代意大利的思考之中。意大利不像希腊,并没有江河日下。这个国家正在理智而勇敢地向一个新目标前进。如果它能长期坚持,它就会弥补1000年来因疏忽而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重返世界强国之列重获昔日的光荣。

1870年,意大利再度统一,而且意大利人刚刚赢得了独立,将外国统治者赶到了阿尔卑斯山那一边(这些侵略者的老家),他们就开始了这项伟大而近乎绝望的奋斗事业——重整山河。

侵蚀

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放在波河流域——它是整个半岛的鱼米之乡。波河不像其他河流那样长。事实上,如果你看过世界河流长度的对照表,你会发现,伏尔加河是欧洲唯一有资格进入前列的河流。波河位于北纬45°,只有450英里长。但是,波河盆地却有2.7万平方英里,既包括其支流的发源地,也包括那些承受波河恩泽的地区。波河的流域虽不及其他几条大河宽广,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这条河全长的六分之五是可以通航的,同时它还是世界上缔造三角洲最快的大河之一。每年,波河三角洲的面积都向外扩大四分之三平方英里,把三角洲向前推进200英尺。长此下去,10个世纪之后,这个三角洲就会伸展到对面的伊斯特拉半岛,而威尼斯就会被置于一个内陆湖上,一条7英里宽的堤坝会将它与亚得里亚海隔离开来。

波河携带入海的大量沉积物,其中有一部分积到了河底,使河床上覆盖了一层几英尺厚的坚硬物质。为了防止日益升高的河水浸没周边地区,沿岸的居民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筑坝围堤,这项工程时至今日仍在继续。其结果使波河水面比其周围的平原高出许多。在一些村庄,堤坝高达30英尺,河面竟然与房屋的屋顶一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