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殖民扩张与战争(第3/3页)

1885年,比利时精明的国王利奥波德利用探险家亨利·斯坦利的发现,建立了刚果自由政府。这块幅员辽阔的热带土地最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大帝国,但是由于多年的治理不善,比利时人将其吞并,1908年沦为他的殖民地,并废除了这位肆无忌惮的皇帝所纵容的官僚腐败现象。只要能获得象牙与天然橡胶,这位皇帝可是顾不上土著居民的命运的。

至于美利坚合众国,因为他们的本土已经非常广阔,所以扩张领土的欲望并不强烈。不过西班牙人在古巴(西班牙在西半球的最后一块领地)实行残酷统治,这实际上迫使华盛顿政府再也不能袖手旁观。经过一场短暂而毫不起眼的战争,西班牙人被赶出了古巴、波多黎各及菲律宾,后两者则成美国的囊中之物。

当然世界格局以这样一种方式发展自有道理。英国、法国、德国的工厂数量的急剧增加,这迫切要求更多的原料。同时,欧洲工人的不断增加,食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到处都在呼吁开辟更多更丰富的市场,发现更容易开采的煤矿、铁矿、橡胶种植园和油田,增加小麦和谷物的供应。

欧洲大陆的单纯政治事件在人们眼里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这些人正计划开通维多利亚湖的汽船航线或修筑山东省内的铁路。他们知道欧洲仍然留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他们漠然置之。由于纯粹的冷漠或疏忽,他们为子孙们留下了一笔充满仇恨与痛苦的可怕遗产。不知从何时起,欧洲的东南部一直是刀光剑影,血流不断,惨不忍睹。在19世纪70年代期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门的内哥罗(今黑山)及罗马尼亚的人民再次打响了自由保卫战,却遭到土耳其人(在众多西方列强的支持下)的残酷镇压。

1876年,保加利亚发生了极其残暴的大屠杀,俄国人民终于忍无可忍,俄罗斯政府被迫出面干涉,这种情形就像麦金利总统不得不出兵古巴,制止惠勒将军的行刑队在哈瓦那的暴行一样。1877年4月,俄国军队越过多瑙河,直取希普卡要塞。接着,他们攻克普内瓦那,然后挥师南下,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下。土耳其急忙向英国求援,英国政府站在土耳其苏丹一边,遭到许多英国人的谴责,但是首相迪斯雷利决定出面干涉。他刚刚把维多利亚女王扶上印度女皇的宝座,他喜欢活泼的土耳其人,讨厌在国内残酷虐待犹太人的俄国人,决定进行武装干涉。俄国被迫于1878年签署了《圣斯特凡诺和约》,巴尔干问题则留给同年六七月的柏林会议上解决。

这次著名的会议完全操控在迪斯雷利手里。这位聪明的老头,卷曲的头发梳得油光发亮,态度高傲却又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幽默感和天才的恭维本领,甚至连以强硬著称的俾斯麦都要甘拜下风。在柏林,这位英国首相费尽心机地呵护着他的土耳其盟友的利益。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宣布为独立的王国。保加利亚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侄子、巴腾堡的亚历山大亲王的统治下获得半独立地位。然而,由于英国过分关心土耳其苏丹的命运(英国视土耳其为自己阻止俄国西进的重要门户),这几个国家均未获得充分发展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的机会。

更糟的是,柏林会议允许奥地利从土耳其手中接管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加以统治。虽然奥地利把这两块长期被忽视的地区打理得井井有条,但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是塞尔维亚人。这里早年曾是斯蒂芬·杜山创建的大塞尔维亚帝国的一部分。早在14世纪初期,杜山成功抵御过土耳其人,使西欧免遭入侵。塞尔维亚首都乌斯库勒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个半世纪前已经是一个文化中心。塞尔维亚人对自己昔日的光荣刻骨铭心。他们对出现在这两个省内的奥地利人充满了仇恨,因为他们觉得从传统的各方面权利来说,这里是他们自己的领土。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刺身亡。暗杀者是一名塞尔维亚学生,他这样做纯粹是出于爱国动机。

不过,这次可怕的灾难虽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原因,但是它是那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我们不能归咎于那个狂热的塞尔维亚学生或他的奥地利受害者。其根源应该追溯到著名的柏林会议,那时的欧洲过分忙于物质文明的建设,无暇顾及古巴尔干半岛的某个角落里,那个被遗忘的古老民族的渴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