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

国王查理曼是法兰克人,他赢得皇冠后试图重温世界帝国的美梦

普瓦捷战役虽然挽救了欧洲被穆斯林侵吞的命运,却始终无法消除失去罗马警察后的混乱局面,对欧洲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当然,北欧那些最近皈依基督信仰的民族,对威望崇高的罗马主教仍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当可怜的主教大人远眺北方的巍峨群山时,却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安全。天知道又有哪支蛮族部落会突然崛起,在一夜之间跨越阿尔卑斯山,对罗马进行新的攻击?因此,这位世界的精神领袖意识到,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位刀剑锋利、拳头结实的军事同盟,在危难时刻愿意保护教皇陛下。

于是,这位神圣、务实的教皇开始处心积虑,到处寻找盟友。很快,教皇将目光投向了一支最有希望的日耳曼部落。这支部落在罗马帝国覆灭之后便一直占据着欧洲西北部,他们是法兰克人。他们早期的一位国王名叫墨罗维西,曾于451年的加泰罗尼亚战役中,帮助罗马人战胜了纵横欧洲的匈奴人。他的后裔建立起的墨罗温王朝,不断蚕食着罗马帝国的领土。直到486年,国王克洛维斯(古法语中的“路易”)自觉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可以公开与罗马抗衡。不过他的子孙都是些懦弱无能之辈,把国家事务全部交给他们的首相,即“宫廷管家”。

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矮子丕平是著名的查理·马泰尔之子,继其父之后为首相,对面临的形势觉得一筹莫展。国王是位虔诚的神学家,对政治毫无兴趣。丕平于是向教皇请教。非常务实的教皇回答说:“国家的权力应该归于实际拥有它的人。”丕平马上领会了教皇的言下之意,在劝说墨罗温王朝的末代君主蔡尔特里克出家后,在日耳曼其他部落的拥护下自封为法兰克国王。不过,仅仅当国王还不能使精明的丕平感得满足,他还憧憬得到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荣耀。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一个加冕仪式,邀请西北欧的最伟大的传教士博尼费斯主持他的加冕仪式,封他为“上帝恩许的国王”。“上帝恩许”这个字眼加进加冕典礼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要把它们清除,却花了将近1500年的时间。

丕平对教会的这次帮助表示衷心感激。为了保卫教皇,他曾两次远征意大利。他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取了拉维纳及其他几座城市,将它们奉献给神圣的教皇陛下。教皇把这些城市并入了自己的领地。直到半个世纪之前,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尽管当时的法兰克国王经常变换办公地点,但这丝毫无损丕平的继承者与罗马教会日益密切的关系。

最终,教皇和国王终于联手行动,这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68年,查理,通常称为卡罗勒斯·玛格纳斯或查理曼,继承了丕平的王位。查理曼不仅征服了德国东部的撒克逊人,而且在欧洲北部大量兴建城镇和教堂。应阿布·艾尔·拉赫曼的敌人的请求,查理曼侵入西班牙,攻击摩尔人。在比利牛斯山区,他遭到野蛮的巴斯克人的袭击,被迫撤退。在这关键时刻,布列塔尼亚侯爵罗兰挺身而出,展现出一个早期法兰克贵族效忠国王的精神。为了保护国家军队的撤退,罗兰和部下以身殉国。后来,他的英雄事迹在欧洲广为传唱,成为后世的骑士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经典形象。

在8世纪的最后10年里,查理曼不得不将其全部精力放到解决欧洲南部的激烈纠纷之上。教皇利奥三世被一群罗马暴徒袭击。暴徒们以为他死了,将他的尸体随便扔在大街上。几个好心人救了他,并把他安全送到查理曼大帝的军营。很快,一支法兰克的军队迅速平定了罗马城的骚乱,并将利奥三世送回拉特兰宫——这里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便一直是历代教皇的住所。

这些事发生在799年的冬天,次年的圣诞节,滞留在罗马的查理曼,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祈祷仪式。当他祈祷完站起来的时候,教皇把一顶事先准备好的皇冠戴在他头上,尊称他为罗马皇帝,并启用了几百年来从未听说过的“奥古斯都”这一称号。

于是,欧洲北部再度被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是占据这一尊位的人却是一位大字不识的日耳曼首领。不过,他能征善战,没过多久,国内就秩序井然,甚至连他的对手,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皇帝也写信称他为“亲爱的兄弟”,向他示好。

好景不长,精明能干的查理曼大帝于814年寿终正寝。他的儿孙立即为争夺最大份额的帝国遗产,相互攻伐,激战连连。依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和870年在默兹河畔签订的《默尔森条约》,卡罗林王朝的国土先后两次被瓜分,后一条条约把整个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二。“勇敢者”查理获得了帝国的西半部分,包括旧罗马时代的高卢省。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早已被拉丁化了,尽管法兰西是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国家,用的却是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