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使用的植物香料(第2/3页)

沉香与中国的宗教关系也很密切。沉香是供佛重要香品之一,以唯一能通三界的香气而著称。这种特殊的使命,有着庄严美好的内涵。道教在降魔驱邪的仪式中则是以铜制容器盛装沉香,终日点燃,象征天地间和合盈盛之气,称为“氤氲缭绕”。

檀香

“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人这些脍炙人口、令人陶醉的诗句描绘的就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著名香料——檀香。

檀香,又名旃檀、白檀,为常绿寄生小灌木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采伐木材后,锯成段,除去边材,阴干。刨片,或劈碎生用。宋代药学家苏颂说:“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之。”李时珍说:“按大明一统志云: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等国,今领南诸地亦皆有之。”叶廷圭著《香谱》云:“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

檀香其木极香,我国古人首先在庆典和宗教仪式上拿它作为焚香使用,后来用它来做器具、扇骨等。又由于檀香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所以也刨片入药做芳香健胃剂。

檀香扇还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檀香扇用檀香木制成折扇,加以精美的雕刻装饰,用来扇风香气扑鼻。此外,我国古人还用檀香木做成的伞来表示身份。

据称隋代宫殿夜宴时并不点灯,而在廊下悬挂120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等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200多车。

丁香

我国古代作为植物香料的丁香有两种。一种是桃金娘科的常绿乔木,由其花蕾所得的丁香油为重要香料。由于其种仁是由两片形状如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所以又称鸡舌香。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朗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另一种是我国北部的木犀科灌木紫丁香及其变种白丁香花。

我国古代曾经用丁香来制作各种化妆用品,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记载有用丁香和藿香作为唇脂制作使用的香料。由于丁香对部分细菌和皮肤真菌具有抵御和抑制作用,我国古人还用丁香制作面脂和护发用的香泽,《齐民要术》中写为:“合香泽法,如清酒以浸香。鸡舌香,藿香,苜蓿,兰香,凡四种。”

用丁香的花蕾即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苏合香

苏合香又名苏合油或苏合香油,是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所分泌的树脂,是半透明、半流动的黏稠液体,黄白色至灰棕色。唐朝苏恭言其“烧之灰白者好”。至于它的产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木一·苏合香》说:“按《环宇志》云,苏合油出安南三佛齐诸番国。”叶廷皀的《香谱》为:“苏合香油出大食国。”

古人将苏合香用于寺院焚香礼佛及祭祀。此外,苏合香的药用价值也为古人所重视,它具有开窍通淤、活血散结的作用。它还善治昏厥,所以又被叫作还魂香。南朝梁陶弘景的《名医录·上品·苏合香》里有:“去三虫,除邪,不梦,通神明。”晋代张华《博物志》曾记载,汉武帝时,长安发大疫,汉武帝在宫中烧天下异像,驱走了疫病,焚烧的香中就有苏合香。

乳香

乳香,又名“熏陆”,是橄榄科小乔木乳香的树脂。按《通雅·植物》记载:“乳香即熏陆也,本名熏陆,以其滴下如乳头曰乳头香,塌地上者曰塌香。”乳香芳香特异,有活血、消肿、止痛等医疗功能。《三国志·魏书》附《魏略》称之产于大秦国,《本草纲目》称此“西出天竺,南出波斯等国。西者色黄白,南者色紫赤”。三国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唐朝,从波斯、大食等地输入的香料中就以乳香最为大宗。

乳香的种类有很多,宋代洪刍在其《香谱·香之品》记有:“乳香,《广志》云:‘即南海波斯国松树脂,有紫赤樱桃者,名乳香……今以通明者为胜,最明者曰乳,其次曰拣乳,又次曰瓶香。然多夹杂成块,如沥青之状。又其细者,谓之香缠。’”

龙脑香

龙脑香,古代又称之为梅片、龙脑、片脑等,今人称之为冰片。龙脑香是龙脑树脂经过蒸馏后所得到的结晶。其药用价值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龙脑香“治头脑疼痛,片脑1钱,纸卷作捻,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龙脑香还有多种用途,例如我国宋代时候的贡茶的制作中就加入了龙脑香以增加茶的香气。又因龙脑香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的功效,我国出土的古尸千年不腐,其中就有龙脑香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