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第2/4页)

其实何止上海滩三个流氓大亨,王亚樵连当时的“东北少帅”张学良也没有放在眼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带着家人和部属到上海来休养。由于当时张学良“不抵抗将军”的声名已经远扬,有不少国人恨之入骨。到了上海后,为了以防万一,杜月笙直接把张学良接到家里居住。在上海滩,有杜月笙罩着,谁还敢乱动?

王亚樵就敢。张学良入住杜府没多久,杜府门口就被放了一颗拆去引信的炸弹。然后杜月笙就接到了王亚樵的三个条件,要他务必转给张学良:

1.要么立刻回到东北去,重整兵马,和日本人决一死战。

2.如果不肯战,也请回到东北,自杀以谢天下。

3.如果不肯死,就把财产全部捐出来,购买军火,支持关外的抗日义勇军。

王亚樵要求,三个条件张学良至少要满足一条,不然第二颗就是有引信的炸弹。

堂堂东北少帅,30万东北军领袖,思前想后,在杜月笙的规劝下,出国考察去了。

5

如果只是一个黑社会老大,王亚樵还不至于那么有名。让王亚樵成名的,是他的暗杀。而且,他暗杀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王亚樵第一次有名的暗杀,对象是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当时王亚樵投靠的是军阀卢永祥。因为军阀之争的各种利害关系,卢永祥必须杀掉徐国梁。

1923年11月10日,徐国梁被王亚樵派人枪杀于上海“大世界”对面的浴室门口。掌管7000名上海警察的警察局长,王亚樵说杀就杀。

如果说徐国梁被暗杀,王亚樵还是“受命行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暗杀,都是出于王亚樵自己的想法。

纵观王亚樵之后的暗杀对象,只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反蒋,一条是抗日。

我们先把“反蒋”放在一边,说说“抗日”。

王亚樵和他的下属们

王亚樵最有名的一次暗杀,发生在1932年。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面对日军在上海的挑衅,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和后来的杜月笙一样,王亚樵以一个帮会老大的身份,召集了3000名帮众,在太仓协助正规军作战。

“一·二八”事变最终以日军获胜而告终。4月,日本外相重光葵到上海,竟然决定于“天长节”(日本天皇生日)在虹口公园举行“中日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

在中国举行侵略者庆祝胜利的大会,对中国人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兼京沪卫戍总司令陈铭枢在上海找人商量对策,看看是否能捣毁“庆祝大会”。但由于时间紧张,日本人的防范特别严密,会场当天只准日本人和朝鲜人入场,所以完成任务的难度极高。

但这难不住王亚樵。王亚樵联系到了朝鲜流亡在上海的革命党人安昌浩,安昌浩找到了24岁的朝鲜青年尹奉吉。能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尹奉吉,在4月29日带着装有定时炸弹的热水瓶和装有手榴弹的饭盒,顺利混入了虹口公园会场。

那一天,定时炸弹按时爆炸,尹奉吉怕威力不够,还补扔了一颗手榴弹。“一·二八事变”的日军总指挥,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伤重不治毙命,重光葵失去了一条腿。

这场著名的暗杀,让很多人对王亚樵刮目相看,包括蒋介石。

6

蒋介石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王亚樵。蒋介石和王亚樵当年均追随孙中山,按理说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让王亚樵产生了不同的想法——王亚樵认同的是国共合作,北伐打倒军阀。

“四一二”之后,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原来内定王亚樵是津浦铁路护路总司令。结果,在奠都仪式上,代表工人发言的王亚樵,公开反对蒋介石的政策,要求大家勿忘总理遗愿,团结一切力量,将北伐进行到底。最后,他带领众人高呼口号:“打倒军阀!停止屠杀!”

这下惹恼了蒋介石。蒋介石于是密令南京警察厅厅长温剑刚逮捕王亚樵。可是,无论蒋介石还是温剑刚,都小看了王亚樵——南京警察厅侦缉队的队长张祥率队包围王亚樵居所的时候,发现王亚樵和他的人都全副武装。结果,侦缉队队员被全部缴械,眼睁睁看着王亚樵离开后,才被归还武器。

就从那时起,王亚樵开始积极反蒋。而他的反对,从不仅限于口头抗议。1928年,王亚樵派人暗杀了全国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兼安徽建设厅厅长张秋白。1930年,他又派人暗杀了向蒋介石告密的轮船招商局总办赵铁桥。

但这两个人,都没有引起蒋介石的重视,或者说,蒋介石那时候还不知道,幕后主使是王亚樵。